说与写:杂吧地北京——天桥的叙事学
本文选题:杂吧地天桥 切入点:北京 出处:《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民俗学,对老北京杂吧地天桥所进行的"说"与"写",是将之置于北京古城的象征与焦点的污名化与正名的矛盾语境中的。与其他学科不同,民俗学基于诱发与共谋的口头记忆等材料,从天桥这个杂吧地和在其上谋生的人及其生计为基点来审视北京,重新发现一个"杂吧地天桥的北京"。由此,从认知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层面表明民俗学研究都市的可能,希望为中国民俗学找到新的生长点与核心竞争力。
[Abstract]:Folklore, as a cognitive paradigm, puts the "saying" and "writing" of the old Beijing Chaba Tianqiao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igmatiz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symbol and focu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Beij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Folklore, based on materials such as induced and collusive verbal memory, examines Beij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ianqiao, the complex place and the people who earn a living on it and their livelihoods, and rediscovers a "Beijing of Chaahadi Tianqiao". Th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theory,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theory of practice indicate the possibility of studying the city in folklore and hope to find a new growth point and core competence for Chinese folklo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通识教育优质课程“中国民俗文化(09-02-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杰文;;乘车出行的幽灵——关于“现代都市传说”与“反传说”[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2 张敦福;;消失的搭车客:中西都市传说的一个类型[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3 岳永逸;当代北京民众话语中的天桥[J];民俗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瞿宛林;论争与结局——对建国后北京城墙的历史考察[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邓根芹,焦秀凤;副词“也”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拷贝型副词研究之二[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4 陈伟琳;“只是”与“只+是”的用法及分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伟丽!200062,邵敬敏!200062;“一面p,一面q”的语义类型及相关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6 胡胜;神魔小说价值论[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佘艳春;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龙风华;功能文体学与小说风格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小宇;大众文化挤压下的选择——“池莉现象”透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谢瑞贞;文化研究视角下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倩;对《子夜》中空间形象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丽丽;离家:逃离铁屋子的梦魇[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莹莹;张恨水通俗小说的历史过渡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周艺灵;梦回现实[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杨利慧;;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反思民俗学的田野作业追求[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3 吴永平;论巴迪先生近年来的“老舍研究”──老舍先生百年祭[J];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01期
4 张士闪;;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文化认同——以小章竹马活动为例[J];民族艺术;2006年03期
5 王杰文;反思民俗志——关于钟敬文先生的“记录民俗学”[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6 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继路;;京亭赋话(一)[J];北京纪事;2011年07期
2 周晨;;京杭大运河与北京水利得失[J];大自然;2011年04期
3 陆杨;;老北京夏日寻迹[J];时尚北京;201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建;;北京城始建时间研讨会[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秦国经;;乾隆皇帝与北京城[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曹子西;;北京历史演变的轨迹和特征[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4 俞秋秋;;高僧智光与北京的几所寺庙[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5 宗泉超;;历史上的东安市场[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6 尹钧科;;认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特点必须把握住四个基本点[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李江浙;;北京历史作用的初步研究[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8 苏天钧;;郭守敬与大都水利工程[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9 尹钧科;;略论地理环境对北京历史的影响[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张展;张岩;;论北京从军事重镇上升为全国首都的背景——兼述北京建都的条件[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古塘;赵洛:北京城的守望者[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段柄仁;《北京城墙存废记》与编著者王国华同志[N];北京日报;2007年
3 刘严;北京城改 要新貌还要旧颜[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屈建军;正阳门大修依托档案再现原貌[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祁建;回溯民初前门城楼改造[N];北京日报;2007年
6 北京市文物局 孙玲;北京文物与人文奥运[N];中国文物报;2005年
7 钱龙;北京的数字地名故事(八字篇)[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如果北京没有“四合院”[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9 ;地名文化 世界共同的财富[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新华社记者 王军 任忆;北京挽留3000多年建城史[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穆红丽;大栅栏与京剧起源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孙莉莉;论明清以来北京江西会馆的发展与管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0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0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