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如何处理和确定高句丽的历史定位

发布时间:2018-03-13 02:29

  本文选题:高句丽 切入点:国别史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处理和确定高句丽的历史定位,应该在实事求是、尊重现实、尊重历史的原则指导下,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确定高句丽在现在国别史中的位置,即以现今国界为基本框架,在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都要写入高句丽史,但所写地区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有区别。以此定位,就中国而言,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就朝鲜半岛而言,高句丽族又是半岛民族的重要来源和组成之一,高句丽政权是半岛北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第二步是确定高句丽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的位置。汉唐时期历代中原政权对高句丽的管辖、册封,所包含的主要是政治地位的主从关系和心理方面的相互认同,体现的则是历史上的羁縻、藩属体制。以此定位,高句丽政权则是中原政权的属国,因此在将高句丽历史分别写入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时,都应该把这种羁縻、藩属体制和属国地位如实地写进去。
[Abstract]:To handle and determine the historical orientation of Koguryo, we should adopt a two-step approach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respecting reality, and respecting history: the first step is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Koguryo in the present history of the country. That is to say, taking the present national boundaries as the basic framework, Koguryo history has to be written in both Chinese history and Korean Peninsula history, but the areas written have their own emphasis and the length of time is different.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The Koguryo nationality is an ancient ethnic group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Koguryo regime is the ancient frontier regime of China. As far as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concerned, the Koguryo national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and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peninsula nation. The Koguryo regime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pow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peninsula. The second step is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Koguryo in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f that time.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Koguryo regime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and psychological identity, and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Jimi, the vassal system. In this position, the Koguryo regime is the state of the Central Plains regime. Therefore, when Koguryo history is written into Chinese history and Korean peninsula history, the Jimi, vassal system and the status of the subordinate state should be faithfully writte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暨文学院考古学系;吉林大学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85) 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
【分类号】:K2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存成;中原、南方政权对高句丽的管辖册封及高句丽改称高丽时间考[J];史学集刊;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放;秦至汉魏民众岁时观念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赵东艳;试论集安高句丽壁画墓的分期[J];北方文物;1995年03期

3 林秀贞;金代官印的分期[J];北方文物;1996年03期

4 刘萱堂;集安高句丽壁画墓研究概述[J];北方文物;1998年01期

5 温玉成;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佛教壁画研究[J];北方文物;2001年02期

6 白云翔;汉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7 魏存成;近年来我国高句丽考古的主要发现与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1年01期

8 廖名春;上博简《子羔》篇感生神话试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徐正考;《论衡》“征兆”类同义词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04期

10 翟麦玲;汉代女子的经济活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房奕;;高句丽向北魏遣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4 王柏中;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8 姜清波;入唐三韩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李德山;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男;遗址博物馆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曲洪波;融合中的嬗变—汉代政治文化传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及其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永杰;两汉魏晋文学中的文章观念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郑元U,

本文编号:1604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04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