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人文关怀与学术反思——评《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
本文选题:口述史 切入点:天桥 出处:《民俗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同是对北京天桥的研究,岳永逸的新作《老北京的杂吧地:天桥艺人的记忆与诠释》(后文简称《杂吧地》)既是其前著《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的"前传",又是其诸多论点的延伸。相较于偏重阐释而被方家诟病(实则也是误读)为"田野已乘时光去,此地空余理
[Abstract]:It is the same on Beijing bridge, new Yue Yongyi < old Beijing: miscellaneous. Memory and interpretation > sky bridge entertainer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iscellaneous bar > is the first book < space). Self and generation: buskers society and genealogical bridge >" prequel ", and the extension of many arguments. Compared to the emphasis on interpretation and advice (but also criticized for misunderstanding)" field has a time to spare and he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静;民俗与城市文化[J];城市问题;2003年04期
2 农学冠;钟敬文“多民族一国民俗学”思想评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郭文庭;;民俗学视野中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亚池;皖南民俗家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岳永逸;当代北京民众话语中的天桥[J];民俗研究;2001年01期
2 王杰文;;乘车出行的幽灵——关于“现代都市传说”与“反传说”[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3 张敦福;;消失的搭车客:中西都市传说的一个类型[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4 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金生;;老天桥的不良摊贩[J];北京纪事;2010年02期
2 ;深圳改革开放历史口述史资料采编工作座谈会召开[J];中国地方志;2007年11期
3 张宝申;;老天桥的戏园子[J];北京档案;2010年03期
4 崔金生;目睹天桥“小金牙”拉洋片[J];北京档案;2004年11期
5 胡俊修;;口述史:武汉城市社会研究的“活材料”[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刘善泳;;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的地位与价值[J];中国地方志;2007年09期
7 李建平;;天桥——北京帝都文化的重要标志[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卫才华;;口述史、民俗记忆与山西移入民乡村[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9 欧阳平;重庆的“天桥”——朝天门沙嘴[J];红岩春秋;1994年05期
10 刘彦;张禹;;云南藏区民主改革口述史之个案调查——以云南迪庆德钦县奔子栏村为例[J];思想战线;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岳永逸;;生存的空间化抉择:近代北京天桥艺人的来源及认同[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2 关丽娟;;八省市当代地方史研究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俊峰 学勤 高空;全国第一家口述史研究会成立[N];天津日报;2005年
2 郑e,
本文编号:1616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1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