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僚人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本文选题:僚 切入点:研究 出处:《思想战线》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僚是古代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其上承骆越,下启壮侗语各族和掸泰民族。对僚作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今天中国南方乃至中南半岛北部各民族的由来和发展,对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发展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僚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僚的族属和流变、徼外僚人以及僚人入蜀等几个方面,对于僚人向现代各族流变的研究较为薄弱,徼外僚人的研究还很不足,研究视阈较为单一、短狭,从整体上对僚发展、演变的历史关联性关注不够,所以对僚作系统、缜密的通史性研究很有必要。
[Abstract]:Staff is an important ethnic group in the south of ancient China. It has inherited Luo Yue, Qi Zhuang and Dong languages and Shan Tai ethnic groups. It has made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his staff.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southern China and eve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today,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discuss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pluralistic and integrated patter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has also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relevant studies in academic circl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the term "staff", the clan affil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taff, and the entry of foreign aides and staff members into Shu, and so on.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aides to modern ethnic group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research on overseas aides is still very inadequate. The scope of research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narrow, and overall attention is not enough to the historical releva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taff, so they make a system of staff. A careful study of the general history is necessary.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云南大学图书馆;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僚人与老挝壮侗语族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QN20124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水族与古代僚人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2012C214)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旭;关于堂明国若干问题的考辨[J];东南亚;1984年02期
2 侯献瑞;论堂明国的族属[J];东南亚;1986年04期
3 张雄;;唐代岭南“僚”为壮、瑶先民略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王文光;仇学琴;;僚族源流考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翁家烈;;尨州古代濮、僚、越族属关系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6 张民;“侗亦僚类”质疑——兼证侗族族源与迁徙[J];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04期
7 张世铨;僚非越说[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3期
8 周国炎;“越、濮、僚、夷、仲”与现代布依族族称关系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9 罗荣泉;南平僚非P鹑吮妗媛鄄ブ菅畋S肽掀骄黀鹑宋蛔謇郲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10 王燕玉;;古代夜郎族属考——濮、P稹⒘拧⒇罾兴礫J];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深思;;《老挝老龙族源出于哀牢夷考》质疑[J];印度支那;1985年04期
2 深思;越裳即掸——老挝古国新证[J];东南亚;1986年04期
3 侯献瑞;论堂明国的族属[J];东南亚;1986年04期
4 深思;老挝泰老族系民族探源(上)[J];东南亚;1987年01期
5 张一民;壮族形成时间辨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王文光;仇学琴;;僚族源流考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增祺;“濮”说[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1期
8 吴能夫;侗族龙女故事浅说[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9 黄才贵;浅谈佶伶与侗水语支诸民族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10 田晓岫;略论布依族的来源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武忠定;越南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于秀情;明朝经营百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9年
8 吴军;水文化与教育视角下的侗族传统技术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刘铁程;多思麦历史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朴美爱;《太平广记》“预知未来”故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夏燕梅;唐代航海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飞;论蔡邕的心路历程与艺术观念[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4 陈对;明代平播战争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于兴兴;论佛教美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陶军舟;播州之役后播州地区善后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旭;关于堂明国若干问题的考辨[J];东南亚;1984年02期
2 谭其骧;播州杨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0期
3 侯哲安;从历史上看百越的涵义及其演变[J];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4 李锦芳;论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蕴意[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1期
5 李蔚然;;南京发现周代铜器[J];考古;1960年06期
6 ;广东北部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1961年11期
7 莫稚;杨豪;;广东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1961年12期
8 莫稚;朱非素;李始文;;广东清远的东周墓葬[J];考古;1964年03期
9 汪遵国;郁厚本;尤振尧;;江苏六合程桥东周墓[J];考古;1965年03期
10 郭远谓;;江西近两年出土的青铜器[J];考古;196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永聚,韩钟文;20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孔子研究;2003年01期
2 丁功谊;玄言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求索;2005年09期
3 苏全有,李风华;对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反思[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汤玉梅;李晴;;我国地理教学模式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胡建次,邱美琼;20世纪90年代古典文学研究的反思述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富仁;朱鸿召;袁盛勇;;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J];学术月刊;2006年02期
7 曹辉;;新中国60年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反思[J];伦理学研究;2009年05期
8 李宁;;回顾与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探索片与娱乐片之争[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9 徐时仪;戏剧文献整理与词语研究的百年回顾[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丁烨;;翻译过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远超;;0214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研究[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2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杜欣慧;王瑛;宋建成;胡慧敏;;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教学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何木光;郑家树;于天齐;;烧结二次混合机多速传动系统应用研究[A];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郭选贤;徐立然;彭青鹤;张明利;;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开俊;;公立高校“转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庆生;;客运专线车站旅客站台宽度的研究[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承照;;加强风景园林学科基础理论研究[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杨振立;赫慧云;王健;;山东省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试验与研究[A];全国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文光;孙海英;王殿u&;付裕;王立敏;;炼焦煤粘结指数(G值)制样方法研究[A];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国华;痛失“蚕”机的反思[N];中国特产报;2000年
2 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从反思中崛起[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张振楣;对旅游文化热的反思[N];华东旅游报;2002年
5 ;金属业对电子商务的反思[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6 记者 刘坚 王义伟;厦华反思技术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商义;关于网络经济神话的反思[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8 浙江省宁海闻裕顺幼儿园 童海安;借鉴探索反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李宝林 何毅;对FDI“超国民待遇”的反思[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10 赵东辉 王攀;关于“安加现象”的社会反思[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郭征宇;昙鸾净土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王霞;开放式基金费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张应二;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罗映光;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艳;近五十年来钗黛形象研究及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亚静;论黎澍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和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炬;青年器乐教师专业发展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童湘屏;新疆改革开放以来汉维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D];新疆大学;2005年
5 李大恒;回顾中反思[D];山东大学;2006年
6 陈国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回顾与反思[D];山东大学;2007年
7 马福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甘肃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涛;“教授治校”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引进的回顾与反思[D];山西大学;2005年
9 陈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论”教科书[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晓帆;中学语文课中鲁迅作品教学的回顾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1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2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