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海穆斯林农业发展特性的思考
本文选题:青海穆斯林 切入点:农业 出处:《农业考古》2013年04期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包括牧业)一直是包括回族、撒拉族等民族在内的青海穆斯林经济的主体经济,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之所以形成以农为本的经济文化类型,其中既有民族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也有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目前,青海穆斯林农业生产还是重复着祖先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安于自然和半自然经济的状况。如何改变青海穆斯林农业发展中的落后因素,挖掘民族文化中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有力因素,充分利用青海穆斯林聚居地区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和人力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今后发展青海穆斯林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agriculture (including animal husbandry) has been the mainstay of the Qinghai Muslim economy, including the Hui, Salah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ive sector on which it depends for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agriculture-based economic and cultural types is due to the na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Musli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Qinghai still repeat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duction of the ancestors and is content with the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economy. How to change the backward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slim agriculture in Qinghai, To tap the powerful factors in national culture adapted to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geography, climate and manpower in the Muslim areas of Qinghai, Vigorously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Qinghai Musli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思政部;
【分类号】:S-09;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婷;;浅析撒拉族的社会组织“工”[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02期
2 马存孝;;浅论青海穆斯林商业经济文化传统的形成及其特点[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05期
3 金丽楠;;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关于撒拉族的学术史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1年20期
4 李兴华;;循化伊斯兰教研究[J];回族研究;2009年01期
5 肖生龙;;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撒拉族民居文化解读[J];学理论;2010年33期
6 王军;李晓丽;;青海撒拉族民居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适应性研究[J];南方建筑;2010年06期
7 高启安;;裕固族“以背为敬”食俗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关丙胜;对一个撒拉族移民乡村的民族学调查[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9 陶瑞;;对撒拉族女童教育状况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10 马海云;李丽琴;马成俊;;番回还是回番?汉回还是回民?——18世纪甘肃的撒拉尔族群界定与清朝行政变革[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宇;;撒拉族传统民居——“庄窠院”——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居考察[A];20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专刊[C];2010年
2 韩得福;;撒拉族村落空间结构及空间观[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常海燕;历史镜像中的“撒拉尔”[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居考察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2 马建福;族际互动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马瑾;撒拉族婚礼中“骆驼舞”的文化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金丽楠;多民族村落族群关系演变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5 马生福;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撒拉族的宗教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化百南;聚丙烯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氯化钾转化系统中的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4年02期
2 成都市邓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组;“入世”后成都农业的对策问题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邬春龙;穆兴民;高鹏;;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资源评价指标与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6期
4 卢玉栋;林筱璇;叶琳;柯金炼;吴宗华;尤宇文;;腰果酚醛树脂包膜尿素的制备及缓释性能[J];应用化工;2010年05期
5 孙中华,李少华;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论述[J];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03期
6 宋东涛;李吉进;聂俊华;邹国元;崔立莉;;膨润土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年02期
7 王成宝;崔云玲;郭天文;;磷石膏在作物生产中的利用[J];甘肃农业科技;2008年05期
8 徐成斌;孟雪莲;马溪平;付保荣;惠秀娟;;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9 刘莉;杨尽;苏小丽;;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的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10 迟树功;关于中国农业问题的观点综述[J];理论学刊;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竹红;耿晓红;陈颖;张毅智;黄建;康文通;梁农;;刺桐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万平平;王清海;黄玉杰;齐勇;丁爱云;;土壤拮抗链霉菌R_(15)β-1,3-葡聚糖酶的纯化与性质[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鸿斌;张丽娟;刘希军;宫春旺;;风蚀区土壤侵蚀特性遥感分析[A];全国第二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英姿;姜晨光;;植物的水土保持特性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王海鸿;李雪;张妮;;寄主转换后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祖振华;王开林;宋冠川;;论水资源缺乏地区利用降雨径流发展灌溉农业问题[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7 常莉;董宜来;于庆水;;发展旱作节水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8 王水泉;;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9 张晓霞;;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和政策选择[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10 石耀天;石健民;;浅议“水窖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A];沼气发展战略和对策研讨会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玉柱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促进甘肃农业发展[N];甘肃日报;2005年
2 河南财经学院 杨承训;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8年
3 伟民;未来农业得靠野生植物[N];福建科技报;2006年
4 文尚;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北大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袁志冲;新农村建设要姓“农”[N];新华日报;2006年
6 张凤桐(作者系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学习小平科技思想 加快农业科技发展[N];农民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杨丛盛;传奇和阳:一个菌株开创一个新时代[N];河南科技报;2010年
8 关木;干旱敲响警钟[N];中国老年报;2009年
9 记者杨宝迪;我市春旱基本解除[N];长春日报;2009年
10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石灰氮特性与施用技术[N];农资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芳;基于本体的广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德江;家畜粪便厌氧消化特性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尚斌;畜禽粪便热解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陈宏伟;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董云丹;富含木质素植物超微粉体特性及应用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李连萍;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改革的演进[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1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8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