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来东疆地区汉民居聚落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清代 切入点:东疆地区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摘要】:汉族是最早定居新疆的民族之一。特别自清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因政府组织屯垦戍边,支援边疆建设,或处于避灾、经商、谋生等目的,自行迁来这一地区的居民连续不断,这些外地迁来的居民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而且带来了他们在原住地修建居屋的习惯,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民居聚落文化中心,在同当地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汉文化。
[Abstract]:The Han nationality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ethnic groups to settle in Xinjiang. Especiall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government organized reclamation and garrison the border, supported the border construction, or were in the purpose of avoiding disasters, doing business, making a living, etc. The residents who had moved to the area on their own did not only bring in thei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and customs, but also the habit of building HOS flats in their original places of residence. Gradually formed the settlement culture center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as the main residence, in the long-term communication with the local nationalities, the mutual blend, the mutual influence, formed the unique Xinjiang Han culture.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疆维吾尔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0YJC760040
【分类号】:K29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钱云;历史时期新疆绿洲的演变和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2期
2 聂爱文;试论昌吉地区汉族人的来源及其民俗文化特点[J];西北人口;2003年01期
3 刘秀娟;对绿洲概念的哲学思考[J];新疆环境保护;1994年04期
4 周融冰;雍正朝治藏政策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03期
5 刘春玲;试析清代走西口的成因[J];阴山学刊;2004年02期
6 刘春玲;;论清代走西口对内蒙古西部社会发展的贡献[J];阴山学刊;2006年03期
7 高莉琴;新疆的屯垦移民与新疆汉语[J];语言与翻译;2004年03期
8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楼兰古国生态环境的变迁[J];中国农史;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阚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迁移与区域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封玲;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连银;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文利;清代蒙古票照制度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田锋;清末内蒙古“新政”及其社会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芳;清代新疆汉民族的社会风俗初探[D];新疆大学;2004年
4 熊春云;清至民国时期黔江流域的人口迁移与社会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郧军涛;中俄两国对外策略中的哈萨克汗国因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苏黎;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浅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晗;清代陕北长城外伙盘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泽民;近代新疆维汉语言接触及其双语发展状况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任方冰;移民背景下的新疆曲子戏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10 裴红娟;巴里坤汉民族民间信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日娜;;清代蒙古文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概况[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2 段自成;;清代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乡约的推行及其原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满族词典[J];满族文学;2011年04期
4 马丽;;清代东北流人方志版本简述[J];历史档案;2011年03期
5 段天顺;;驴车售水[J];海内与海外;2011年06期
6 李晓康;;《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另一种历史[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7 徐春燕;;明清商业名镇荆紫关[J];寻根;2011年04期
8 戴光宇;;兀狄哈诸部落及其分布[J];满族研究;2011年02期
9 马国君;张振兴;;近二十年来“百苗图”研究文献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绩溪 弹丸小邑故事多[J];长三角;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光明 刘琰;清代旅游手册 辽宁千山榜上有名[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2 叶舟;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戴成萍;清代琼黎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斯琴;清代喀喇沁左旗札萨克衙门蒙文档案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3 陈松;清代长沙城市地位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7年
4 安阳;清代新疆锡伯族移民及其边疆开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5 布和;清代汉籍蒙古族民俗文献及其学术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优;清代广西食盐运销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肖嘉平;清代湘潭的社会状况[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绣中;福建地区“百年禁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哈达;清代喀喇沁旗的建立及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唐亚君;清代至民国前期热河地区移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2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8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