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渤海国的建国集团与国号、年号
本文选题:渤海国 切入点:建国集团 出处:《北方文物》2010年04期
【摘要】:渤海建国集团主要由高丽别种或附高丽者、梲棬酋或梲棬反人、高丽余烬或高丽之众的三大集团组成。这3个集团成为渤海建国集团的核心。渤海建国之初的国号是震国,并非梲棬国,梲棬之名是周边国家对渤海国的他称。渤海国独立制定年号从第二代王大武艺开始,所谓大祚荣的"天统"年号是后代人编造的。
[Abstract]:The Bohai Jianguo Group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major groups, namely, the Koryo other species or those who are attached to the Koryo, who oppose the people, the Korean embers or the Korean people. These three groups have become the core of the Bohai Jianguo Group. The name of the Bohai Sea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founding was the earthquake country. It is not a propeller, it is said by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Bohai. Bohai has independently established the year since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Wang Dawu, the so-called Dazuorong of the "Emperor" of the year is fabricated by future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渤海史研究所;
【分类号】:K2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晓东;中国渤海史研究的四次热潮及其代表性成果[J];北方文物;2005年03期
2 刘晓东;;渤海“振国”、“震国”名源考察——纪念金毓黻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J];北方文物;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国;唐代渤海国姓氏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2 孙薇;黄玉兰;;日本学者眼中的“梲棬”——以石井正敏和小岛芳孝的研究为中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3 刘晓东;中国渤海史研究的四次热潮及其代表性成果[J];北方文物;2005年03期
4 姜玉珂;;镜泊湖边墙为渤海说兼谈渤海遗迹的甄别[J];北方文物;2007年02期
5 李陈奇;;渤海史研究的新起点——《渤海文化研究》读后[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6 姜玉珂;赵永军;;渤海国北界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08年02期
7 郑永振;;论渤海国的种族构成与主体民族[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8 孙倩;;试论唐代渤海国的疆域、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布局[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刘晓东;;关于渤海五京制起始年代的说明——兼释渤海王孝廉访日诗中“上京”一词之所指[J];东北史地;2009年03期
10 王志刚;;考古学实证下的二十四块石[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乐;中国境内渤海陶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王颖;区域工业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德山;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晓宇;试论中国现代历史意识及其与日韩学界的差异[D];延边大学;2008年
2 冯立君;九世纪中韩日三国外交制度比较[D];延边大学;2010年
3 张玉霞;牡丹江流域渤海遗迹出土陶器的类型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孔凡平;论渤海文化与公元7-10世纪东北亚各国文化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7年
5 刘小锋;唐代中朝交通与驿馆[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伟;论七至八世纪日本天下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大伟;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的文献学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晓东 ,程松;突地稽事迹考略[J];北方文物;1985年03期
2 刘晓东;;张建章《渤海记》卷目及其相关问题[J];北方文物;1990年04期
3 罗继祖;辰国三韩考[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4 李玲,东青;也谈“梲棬”名称之始见[J];北方文物;1997年02期
5 阎万章;;渤海“贞惠公主墓碑”的研究[J];考古学报;1956年02期
6 金毓黻;;关于渤海国三个问题[J];历史教学;1956年04期
7 金毓黻;;关于“渤海贞惠公主墓碑研究”的补充[J];考古学报;1956年02期
8 张碧波;汉唐郡望观念与渤海大氏——渤海大氏三考[J];学习与探索;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巧颖;;读李凭《北朝研究存稿》[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01期
2 ;高句丽古遗迹[J];新长征;2010年02期
3 范恩实;;勿吉兴亡史探微[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4 赵炳林;;高句丽的民族构成述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5 姜维东;;高句丽献鱼却敌传说——高句丽传说考源之三[J];东北史地;2010年01期
6 辛时代;;唐代安东都护府行政级别与废置时间问题探析[J];东北史地;2010年01期
7 张利锁;宫岩;;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J];东北史地;2010年01期
8 李娜;;满铁对文化名城及古建筑的“踏查”[J];东北史地;2010年01期
9 赵俊杰;;4-7世纪大同江、载宁江流域封土石室墓调查与研究成果综述[J];东北史地;2010年01期
10 刘素平;;笔走庙子沟[J];辽河;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帅;;比较新罗与日本的遣唐留学生教育活动[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拜根兴;;九世纪初张保皋海洋活动关联问题研究的现状——以唐与新罗关系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一辑)[C];2009年
3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4 齐红深;;渤海国的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5 郑花顺;;关于玄琴的原型的再考查[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亓娟莉;;新唐志之“高丽伎”与骠国乐器[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中安真理;;卧箜篌小考[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铁;;用先进的水文化理念引领龙江现代水利的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朴天申;;八至九世纪东亚交易航线考察[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10 金子修一;;册封体制论与北亚细亚·中亚细亚[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申怡 王鹏;《扬州申遗文本》编制签约[N];扬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莫永甫;历史 因文物而清晰[N];本溪日报;2010年
3 记者 孟凌云;我省加入国家长城保护工程项目组[N];吉林日报;2010年
4 ;桓仁城镇面貌全面升级[N];本溪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姜华山;五常大米何以甲天下[N];粮油市场报;2010年
6 王继] 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产业[N];本溪日报;2010年
7 记者 徐华南;通化市旅游产业发展强劲[N];长春日报;2010年
8 王风光 杨立志 刘桂银 李大鹏 刘学军 王志军 李祥瑞;龙兴之地 北国江南[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9 首席记者 高雅;世博会,牡丹江要对接什么?[N];牡丹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孟祥宁 吴月玲 张亚萌;“丝路”文物保护的“西进”与“出海”[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云;韩国风流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乐;中国境内渤海陶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英日;儒学思想对朝鲜半岛医学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徐海准;《乐学轨范》唐部乐器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孙力楠;东北地区公元2-6世纪墓葬壁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宋兆祥;中上古汉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金锦子;五至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三国纷争与东北亚政局[D];延边大学;2007年
9 李德山;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炜冉;李谨行征战朝鲜半岛事迹考论[D];延边大学;2010年
2 金光明;试论新罗遣唐使朝贡道的几个问题[D];延边大学;2010年
3 冯立君;九世纪中韩日三国外交制度比较[D];延边大学;2010年
4 李春香;试论百济与隋唐的政治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5 张莹莹;论辽丽战争与辽丽宋三国的政治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6 王贵竹;试论十至十一世纪辽与高丽在大同江以北地区的争夺[D];延边大学;2010年
7 郑大伟;百济遗民问题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8 董健;论崔致远的哲学思想与历史观[D];延边大学;2010年
9 周鸿承;唐代中韩日士宦食事交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陈旭;渤海国前三代王对唐政策及其变化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88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8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