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福建地区人虎关系演变及社会应对

发布时间:2018-04-04 04:36

  本文选题:福建 切入点:人虎关系 出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随着人类开发进程的扩展,人虎关系渐趋紧张:史前至隋,中央王朝经略不足,适宜的自然条件使人虎各安其处;唐至五代经略之始,闽北、闽东山地人虎接触,虎扰人、伤人的一般性中突事件偶有发生;两宋至元,经济重心南移,因山地开发而出现"人虎共域"的现象,人虎冲突渐次凸显,其范围扩展至闽西、闽南;明清时期,全面开发高潮到来,重、特大虎患频发,人虎关系空前紧张且愈演愈烈。为了应对虎患,民间、官府、军队及官民结合的祭祀祈祷、德政驱虎、个人预防和各种打(捕)杀方式成为主要措施。中国历史上人与动物关系演变,由此可见一斑。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tiger gradually became tense: from prehistory to Sui Dynasty, the central dynasty was slightly inadequate, and the proper natural conditions made the human tiger secure its plac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to the five dynasties, the human tiger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human tiger in the northern Fujian and the eastern Fujian mountains, and the tiger disturbed people.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shifted to the south, and the phenomenon of "human tiger common territory" appeared because of mountain development.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and tiger gradually became prominent, and its scope extended to the west of Fujian and the south of Fujia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Full-scale development climax arrived, heavy, super-tiger frequent occurrence, human-tiger relationship unprecedented tension and intensified.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tiger, folk, government, military and govern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acrifice and prayer, morality and government drive away the tiger, personal prevention and various ways of killing (catching) become the main measures.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animal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can be seen in this wa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70006)
【分类号】:K29;X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祁国琴;;福建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兽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4期

2 ;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四次发掘简报[J];考古;1961年12期

3 吕荣芳;曾凡;叶文程;;福建闽侯f鞘叫率魇贝胖返谖宕畏⒕蚣虮╗J];考古;1964年12期

4 林剑;;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探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5年02期

5 曾凡;;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六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6年01期

6 刘诗中;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存与先越文化[J];南方文物;1995年03期

7 王利华;;浅议中国环境史学建构[J];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8 尤玉柱,蔡保全;福建更新世地层、哺乳动物与生态环境[J];人类学学报;1996年04期

9 曹志红;;人类活动影响下福建华南虎种群的历史分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雨晴;庄华峰;;略论传统社会保障中的以工代赈——以宋代长江下游圩区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4 陈峰;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范学辉;;“将从中御”始于宋太祖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孙利玲;;浅析宋代“官不足以制吏”现象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蒋铁初;;中国古代民事证据法的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李京龙;赵英华;;北宋河北缘边地区的军事防御工程述略[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郭志安;王晓薇;;论北宋黄河治理中的民众负担[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祝总斌;;古代皇太后“称制”制度存在、延续的基本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梅华全;;闽越与吴越陶瓷的比较研究[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蔡保全;;旧石器时代的台湾海峡[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宣佩;孙维昌;;马桥类型文化分析[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册)[C];1981年

4 冯晓庭;;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初探[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张国静;;论唐代起居舍人与起居郎[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杜文玉;梁丽;;五代时期畜牧业发展状况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吴春明;;从彩陶看史前福州的周邻文化关系[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艳艳;宋代赦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连旗;北宋嘉yP二年进士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亮;集体化时代江西农垦运动(1958~1964)[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李枫丹;论北宋杂剧优语的历史背景[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榴;朱熹眼中的苏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明明;府际视角下的北宋县政[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二艳;美国环境史研究中的价值观嬗变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于执立;《儒林外史》与八股取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岚;北宋初期咏物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葛文红;北宋科举制度下的家族与家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祁国琴;;福建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兽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4期

2 ;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四次发掘简报[J];考古;1961年12期

3 吕荣芳;曾凡;叶文程;;福建闽侯f鞘叫率魇贝胖返谖宕畏⒕蚣虮╗J];考古;1964年12期

4 刘诗中;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存与先越文化[J];南方文物;1995年03期

5 李根蟠;;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J];南开学报;2006年02期

6 王利华;;中国生态史学的思想框架和研究理路[J];南开学报;2006年02期

7 ;渤海湾西岸考古娍查和海岸}淝ㄑ芯縖J];历史研究;1966年01期

8 尤玉柱,,蔡保全;福建更新世地层、哺乳动物与生态环境[J];人类学学报;1996年04期

9 梅雪芹;;从环境的历史到环境史——关于环境史研究的一种认识[J];学术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文蓉;福建历代森林资源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轶峰;;明清时期贵州生态环境的变化与虎患[J];农业考古;2009年06期

2 ;既要治污又要致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4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田德;天目山是《孑遗植物》邮票的最佳原地[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林长城;福建首次研究酸雨排放状况与减排潜力[N];中国气象报;2008年



本文编号:1708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08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