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与世俗之间——三川地区土族“纳顿”当代变迁的民族学考察
本文选题:土族纳顿 切入点:神圣与世俗 出处:《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纳顿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民众酬神和庆丰收的民俗活动。该活动本是一种神圣性占重要地位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而伴随着社会转型,正在由神圣性向世俗性游移。文章以民和县祁家纳顿为例来考察纳顿在当代的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认为这种变迁既可以使其保持特有的信仰内涵和文化连续性,又进一步凸显了现代性诉求。土族纳顿的当代变迁也折射出了地方社会将本土文化资源传承与发扬的自觉性受到了国家话语的深刻影响。
[Abstract]:Naton is a folk custom activity in Sanchuan area of Minhe County, Qinghai Province.This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national culture, bu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it is moving from sacredness to secularism.This paper takes Qi Canadun in Minhe County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Natton's contemporary chang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kind of change can not only make it maintain its unique faith connotation and cultural continuity, but also further highlight the demands of modernity.The contemporary vicissitude of Tu Natton also reflects tha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local societ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ve cultural resources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state discours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项目号:13XJC850005)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13LZUJBWYJ006)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团队创新培育项目(项目号:13LZUJBWTD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文忠祥;三川土族“纳顿”解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2 贺喜焱;;青海民和土族“纳顿”节的田野调查[J];民俗研究;2005年03期
3 文忠祥;;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二)[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文忠祥;范静;;土族“纳顿”舞蹈的文化解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胡芳;;土族纳顿节仪式展演的文化象征与功能[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秦永章;青海民和土族地区“纳顿”述略[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万代吉;;人类学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中的运用——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加热村觉木龙藏戏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汪又菊;;仪式与生存逻辑——从人类学角度解读《红楼梦》中贾府祭祖仪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5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熊晓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音乐人类学深度意识的消解[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邓小娟;;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遗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林铁;田茂军;;母体经验的差异表述与身份认同——黄青松《名堂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昀京;;科学在中国普及的历史分期探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左永平;;“魔巴制度”——佤族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支柱[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张岩;;文化的忧郁——以南溪村寨丧葬礼仪的变迁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刘雯婷;;傈僳族艺术形态:基督教的渗透与佛教的融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9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释[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10 罗国辉;邵雍;;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的纪念活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新生;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常海;交互设计中的控制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李瑞;屏幕界面产品中的设计误导性探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振满,陈春声;国家意识与民间文化的传承——《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导言[J];开放时代;2001年10期
2 刘志军;对于关公信仰的人类学分析[J];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3 文忠祥;三川土族“纳顿”解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4 刘铁梁;;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J];民族艺术;2006年01期
5 马达学;青海民俗与巫傩文化考释[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6 文忠祥,辛海明;仪式的整合与升华——民和三川土族“纳顿”的前期准备活动[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7 倝一之;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J];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03期
8 文忠祥;民和三川土族“纳顿”体系的农事色彩[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文忠祥;;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一)[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刘凯;青海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纳顿”新识[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贵雄;何绍明;;哈尼族婚俗与女性婚姻变迁——以金平县马鞍底乡哈尼族Up们人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白海英;;生菜会:广州大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赵荽贞;;土族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变迁原因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吴敏;;浅析满族风俗的变迁——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调查[J];满族研究;2008年03期
5 周甬琴;;寻找传承与变迁中的民俗文化——即墨田横祭海节田野调查报告[J];电影评介;2011年03期
6 胡吉伟;;清末民初东北庙会文化变迁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9年21期
7 覃世琦;;水族端节仪式、功能与变迁微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6期
8 颜建华;杨友维;;安顺屯堡与安顺屯堡人[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9 贺坤;李莎;于丽;于风亮;李明;何元忠;;青岛民俗的前世今生[J];青岛画报;2007年03期
10 张志忠;;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J];晋阳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2 马学强;;上海古村落变迁研究——宋元以来淡井村、永泉村、龙华村的演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3 马达学;;青海民俗与巫傩文化[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罗红;;百色民族历史文化一瞥[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王日根;沈冬丽;;明末至清代诏安地方防御体系设置及其变迁[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文评;;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8 周典恩;;清代畲汉文化冲突述议[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9 钱杭;;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历史授权——关于萧山湘湖史上的《英宗敕谕》[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梁西;梁秉泉;;浅谈龙里羊场民族间的文化传播[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辛向东;让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N];大理日报(汉);2005年
2 本报记者 蒋金龙;民族文化的另类保护[N];西部时报;2004年
3 通讯员 云泽龙;《土默特史》正式出版发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4 赵世瑜 邓庆平;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N];文艺报;2005年
5 杜再江;为民族节日回归本色叫好[N];贵州民族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建平;为民族文化大厦建设添砖加瓦[N];大理日报(汉);2007年
7 杨国培;民族文化的硕果 地方志苑之奇葩[N];大理日报(汉);2007年
8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导 杨剑龙;注重民族节庆中的人文精神[N];文汇报;2008年
9 易翔 满维富 刘杰;“布依查白歌节”入选《中国节日志》[N];贵州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徐晓军;“青田鱼灯”申报“国遗”[N];丽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吉尔嘎拉;游牧文明:传统与变迁[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余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厦门湾的历史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4 乌仁其其格;18至20世纪初归化城土默特财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6 黄达远;隔离下的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7 邢照华;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1835-1929)[D];暨南大学;2007年
8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曲春梅;近代胶东商人与地方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热比古丽·卡地尔;现代维吾尔族婚姻变迁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张瑾;近代四川乡村手工业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1891—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布和哈达;蒙古族祭火习俗中蕴涵的母亲崇拜思想[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年
4 周望高;近代长沙城市社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文利;党项经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麦麦提艾力·吾甫尔;社会转型期维吾尔族价值观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蒋颖;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古力扎提;建国以来新疆哈萨克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蓝雪华;浙江丽水老竹畲族镇畲族“三月三”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张丽红;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恩和屯俄罗斯族衣食住行变迁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2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1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