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白洋淀名称考释

发布时间:2018-04-07 16:50

  本文选题:白洋淀 切入点:华北地区 出处:《兰台世界》2011年26期


【摘要】:正白洋淀地面以水体为主,"水落则洼淀分明,水涨则互连成片"[1],水域间有苇田、台地、沟壕、村庄,沟淀相连,淀淀相通,网络密布,纵横交错,景观独特。白洋淀水域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包括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其中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之首,故总称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
[Abstract]:The surface of Zhengbaiyangdian is dominated by water body, "the water is clear, the water is rising, the water i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1]. There are Reed fields, terraces, trenches, villages, ditches and lake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with a dense network, crisscross and unique landscape.Baiyangdian water area 366 square kilometers, including 143 different sizes of the lake, the Baiyangdian Lake area in the first, so it is called Baiyangdian.Baiyangdian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important in North China
【作者单位】: 保定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崔莉萍;李方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3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双;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3 陈文忠;张际亮与嘉道诗坛[D];暨南大学;2002年

4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7 肖鑫;唐宋时期的书画买卖和市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守芝;司马光的诗歌与其思想之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敏;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媛;16-18世纪中法都城聚会性场所之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丘的抗洪与分洪[J];文史精华;2003年S1期

2 王奎元;;磁白村的轶事传说[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3 常征;;试论解决北京水荒问题的简易方略[J];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4 张利民;;论华北区域的空间界定与演变[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陈轲;从地方志书看20世纪10~30年代华北的植棉业[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陈茂山;;华北地区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召开[J];古今农业;1993年01期

7 徐锋华;;周学熙与近代华北经济的发展[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8 史金波;;历史上华北地区的民族变迁[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9 ;东北、华北地区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编辑联谊会在吉林市召开[J];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10 胡刚;二十世纪初闽南蔗糖业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立诚;;19世纪上海的西人帮会[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2 朱浒;;跨地方的地方性实践——江南善会善堂向华北的移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3 陈怀荃;;赤峰——东北地区民族融合的前沿地带[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玲;;略论北京“首都圈”的形成与作用[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版编辑 谢美生 梁连起 李赶顺;文化传载文明 文明促进发展(上)[N];保定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秦晶;来自张壁古堡的震撼[N];发展导报;2005年

3 锐锋;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村志》出版发行[N];山西日报;2007年

4 晨曲;运河给杨柳青 带来三次辉煌[N];天津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720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20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