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

发布时间:2018-04-13 04:37

  本文选题:乡民艺术 + 民族志 ; 参考:《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摘要】:乡民艺术知识并不具有结构的永久稳固性,而是因为与乡土社会生活关联密切而相应地具有形式转换的多样性和意蕴阐释的多元性。在乡土社会急剧转型、乡民艺术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学者应透过乡民艺术活动的表层现象认知其深层的交流结构,借助区域社会文化整体的概念,突破民族志书写中"凝固幻象"之窠臼,以充满流动感的书写模式,实现对乡民艺术活动及其内在文化结构的深刻认知。
[Abstract]:The art knowledge of local people does not have the permanent stability of structure, but becau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social life and correspondingly has the diversity of form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interpretation of implic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local art, scholars should recognize its deep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through the superficial phenomenon of the local art activit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regional social culture.By breaking through the pattern of "solidification illusion" in the ethnographic writing, we can realize the profound cognition of the artistic activities of the villagers and their internal cultural structure with the writing mode full of flowing feeling.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十五”规划项目“社会转型与精神重建:20世纪华北村落民俗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05BA011)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杰;美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与文学学科的文化实践——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初步研究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张士闪;俗化的信仰与神圣的艺术——以鲁中西小章村的祖先崇拜及竹马表演活动为例[J];民俗研究;2005年01期

4 刘铁梁;;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J];民族艺术;2006年01期

5 张士闪;;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文化认同——以小章竹马活动为例[J];民族艺术;2006年03期

6 王杰文;反思民俗志——关于钟敬文先生的“记录民俗学”[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7 张士闪;邓霞;;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万建中;;民俗志写作的缺陷与应有的追求[J];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洪映红;;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学科价值——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闫爱萍;;略论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J];沧桑;2009年01期

4 张成福;梁平;;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关昕;;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银兵;甘代军;;文化的记忆、复兴与反思——关于花腰傣花街节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银建军;生态美学视域中的巴马长寿文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李东岳;牛爱军;;对村落民俗中武术的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戴嘉艳;;达斡尔族“哈尼卡”的伦理文化意蕴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吴艺;;民众生活与民间戏曲——对汨罗市花鼓戏的调查研究[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生贵;;开掘民族艺术的审美文化资源——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文忠祥;;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4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钟俊昆;;从民间文学看客家村落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郑紫苑;;申遗:全球化语境中民间小戏的经营策略——以广东河源紫金县客家花朝戏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7 张定贵;;原生态的“言旨话”与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8 文忠祥;;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初探——以民和土族婚礼情境为例[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程安霞;“走”出来的“亲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5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波;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转型期民间艺术的发展路径[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沂蒙丧葬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3 饶晓敏;王昭君民间传说美人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滕小玉;一座宗族型庙宇的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文静;学校特色发展:探索与超越[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定福;花腰彝舞龙文化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7 李建富;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白剧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8 王菲菲;生产技术与文化实践—章丘新村大葱种植技术民俗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覃继督;“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黄尚茂;龙州布傣天琴艺术传承与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3 赵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5 钟敬文;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6 刘铁梁;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钟敬文 ;民俗学:眼睛向下看的学问——在田传江同志与北师大研究生座谈会上的致辞[J];民俗研究;2001年04期

8 岳永逸;红山峪村村民生活的浓描与实录──我读《红山峪村民俗志》[J];民俗研究;2002年01期

9 刘铁梁;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试行)·上[J];民俗研究;2004年02期

10 王杰文;反思民俗志——关于钟敬文先生的“记录民俗学”[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山;《辽宁省志·少数民族志》出版发行[J];满族研究;2001年02期

2 莫建红;《桂林市志·民族志》的编纂[J];广西地方志;1998年04期

3 蓓安尼·奥姆;秦学圣;;考古人类学——导论(续)[J];四川文物;1984年02期

4 高丙中;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5 ;省志民族志编修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中国地方志;2010年03期

6 和少英;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志分析模式的变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热纳托·罗萨尔多,高丙中;从他的帐篷的门口:田野工作者与审讯者[J];思想战线;2005年03期

8 章邵增;;以民族志论述著称的美国人类学家马库斯在华发表系列讲演[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3期

9 高丙中;;“民俗志”与“民族志”的使用对于民俗学的当下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1期

10 杨红;;田野中的音乐民族志构建[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令娟;;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构建与自我解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勤明;劳侠;;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升共产党人的主体意识[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常衍雷;;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4 孙明;;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张英健;;高校学报编辑应强化主体意识[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6 吴倬;;中国青年价值追求的新境界[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吴剑波;敖慧斌;;试论现代编辑的意识[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8 鲍芳;;体育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与刊物特色[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9 李倩;;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郝晋;;编辑主体意识的特征与作用[A];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1年会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映;技术创新主体,认识错位要“纠偏”[N];新华日报;2007年

2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周萍;培养主体意识 优化课堂结构[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新乡市三十一中学 张红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跨越发展(二)[N];新乡日报;2009年

4 ;强化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N];山西政协报;2006年

5 安国城;浅谈教代会代表主体意识的确立及强化[N];工人日报;2007年

6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 何燕;激发农民主体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N];楚雄日报(汉);2007年

7 廖家骅;强化音乐学科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N];音乐周报;2005年

8 罗文碧;强化主体意识 自己动手重建家园[N];成都日报;2008年

9 湄州日报 卓晋萍;金融危机下经济报道的主体意识[N];中华新闻报;2009年

10 记者王东;突出主体意识 服务全市大局[N];秦皇岛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元;主体意识的生成与扩张[D];吉林大学;2005年

2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复旦大学;2003年

5 魏峰;乡土社会的教育政策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7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8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梁桂莲;审美的诉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淑岩;以校本课程建构透视牧区教育的自由与多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建英;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反思片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少伟;价值理性的哲学考察与当代重建[D];郑州大学;2005年

3 徒香福;培养学生开发与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主体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秀娟;语文阅读的唤醒功能及其教学策略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俊玲;不屈的探寻[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褚洪敏;城乡文化之间的精神流浪[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文言;女性休闲方式转换的社会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6年

9 侯艳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身体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姚海燕;非自主的存在: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42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42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