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汗都春”现象的文化解释
本文选题:锡伯族 + 锡伯语 ; 参考:《音乐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正自辽代开始,锡伯族便先后处于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等强势民族的统治之下,面对这种情形,作为弱小民族的锡伯人总是能够顺应环境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生存观念和文化态度。他们一方面接受和吸收统治者的强势文化以利于自我生
[Abstract]:Since the Liao Dynasty, Xibe has in Khitan, Jurchen and Manchu, Mongolia under the strong minority rule, 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 as the weak ethnic Xibe people will always be able to adapt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demand, timely adjust their survival concept and cultural attitude. They accepted and absorbed the rulers the strong culture to students self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新疆艺术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锡伯族‘汗都春’调查研究”(XJE-DU2007I3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季方;文化人类学与涵化研究(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2 兰林友;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郭庆;俄罗斯语言文化对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化的影响[J];满语研究;2004年02期
4 马戎;试论“族群”意识[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5 张咏;;试论文化变迁的“过渡性”[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7 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年07期
8 李红春;李志农;;试论族群认同与文化变迁的整合——对香格里拉县哈巴村“藏回”族群的解读[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李安民;;关于文化涵化的若干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王殿卿;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李鸣;;论世界历史语境下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现代转型[J];创新;2009年06期
4 王殿卿;;当代孔子及儒学何以再生[J];中国德育;2006年11期
5 李其荣;;寻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美加新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8年05期
6 黄文娟;;从行当、程式到“程式拟子”[J];福建艺术;2008年01期
7 容中逵;;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宏观教育决策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8 冉红芳;;试论土家织锦的继承与创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李晟峗;李文;;试论法与民族意识——从历史法学派论法的起源谈起[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10 郭一曲;浅谈现代传媒的文化自觉意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倩;王敦辉;;全球化视阈下的闽商文化自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史慧颖;范丰慧;张劲梅;张庆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马川;李晓文;;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吴理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及其阶段性特征[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婷姬;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2 佟春霞;文化殊异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4 刘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大陆SSCI论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肖学俊;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艾丽曼;我心依旧:青海河南蒙旗文化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谦;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鹏;民族文化认同下的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伟伟;民族认同的多重表述[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缪雪峰;塔塔尔族萨班节的文化解读[D];新疆大学;2010年
6 何家娥;论毕淑敏小说中女性的四种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潍纤;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婷;教育与文化认同及传承[D];贵州大学;2009年
9 李丽娟;原始族群意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发稳;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及与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熊锡元;与刘克甫书再谈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问题[J];民族研究;1989年04期
3 安庆国;“民族无意识”与文化接受机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转换[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志鸿;郭蓬蓬;;羔:美味的烤羊肉与牧羊人[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0年01期
2 万之;;语言有不同的眼睛——缪勒采访录[J];作家;2010年01期
3 戴明忠;;新疆曲子概述[J];文史知识;2010年02期
4 何润润;;锡伯族[J];文明;2010年01期
5 王和;;内聚向心力 凝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J];文明;2010年01期
6 叶笛;;论少数民族“鸟崇拜”观念的舞蹈现象[J];东南学术;2010年01期
7 迟永辉;;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J];改革与开放;2010年02期
8 乌娜姬;;网络技术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J];中国民族;2010年01期
9 贺新耘;;锡伯渡[J];中国民族;2010年01期
10 刘伟;;试析历史上我国北方萨满教信仰群体宗教信仰的特点及成因[J];理论月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胜;;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何燕飞;;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4 张国媛;;浅谈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5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幼儿园课题组;罕富珍;;《幼儿园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6 黄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孙冬琳;申超;张奕;孟繁涛;张丽秋;马琳琳;傅松滨;;应用Y染色体SNP对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遗传距离的研究[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刘岸;高凌寒;曾利;徐丽丹;张丽秋;张贵寅;楚玉荣;傅松滨;;中国西北地区6个隔离群体中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静芳 通讯员 吴长权 刘太伟;沈阳民族学校:传承精神熠熠生光[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陈志新;中国——塔吉克斯坦 睦邻友好春意浓[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陈志新;中国——塔吉克斯坦 睦邻友好春意浓[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肖静芳 通讯员 吴长权 刘太伟;沈阳民族学校:传承精神熠熠生光[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肖静芳;为构建和谐沈阳做好1/10的工作[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爱国爱教:回族双重认同形成的历史分析[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和谐建筑,承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1年
8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N];辽宁日报;2011年
9 ;铁岭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N];铁岭日报;2011年
10 本报驻广东记者 王q,
本文编号:1768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6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