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末至民国前期黑龙江关内移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30 20:28

  本文选题:清末民初 + 闯关东 ; 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古代的黑龙江区域地广人稀,素有“绝域”、“亘古荒原”之称。始自满清康乾时期的“封禁政策”更是限制了该区域人口的大规模流入。有文献显示,迟至十九世纪上叶,辽阔的黑龙江区域人口尚不足五十万。清末民初,随着满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渐进解除、移民招垦实边政策的实施、以及天灾人祸的驱动,大批关内移民涌入黑龙江地区,“亘古荒原”开始显露无限生机。 关内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保卫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加速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关内移民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形成了“闯关东”精神,更是黑龙江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其历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黑龙江地区的关内移民研究与其他地区移民史相比,更显得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在取得的成果中,大多是对关内移民历史的陈述,缺少对其全方位的分析。本文试图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着重探讨关内移民对黑龙江区域变化、土地的开发、黑龙江文化形成、封禁政策的冲击、“闯关东”精神现代意义等诸问题。 本文研究的是清末民初黑龙江的关内移民,这一时期是黑龙江移民史的第一个高峰,对该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黑龙江开发的基础。而后的移民是在这一基础上的一个继续。本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黑龙江区域演变及1861年开禁政策实施前黑龙江的关内移民现象。 第二部分,论述开禁政策实施到1931年之前黑龙江关内移民的历史进程。其中以1904年黑龙江地区全面放垦为界,分两个时期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从关内移民与黑龙江的土地开发、黑龙江近现代城镇的形成、黑龙江文化的演变诸方面论述关内移民开发黑龙江的历史作用。 第四部分,从封禁政策、经济滞缓,“闯关东”精神的现代意义;移民对移出地、移入地的影响诸方面对开发黑龙江的深层考量。
[Abstract]:The ancient Heilongjiang area was sparse, known as "the banquet" and "the ancient wasteland". The "ban policy" from the Manchu and KangQian period restricted the large-scale inflow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 The literature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 of the vast area of Heilongjiang was less than five hundred thousand late to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gradual lifting of the prohibition of polic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immigrant reclaim and reclamation, and the driving of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s poured into the Heilongjiang area, and the "ancient wasteland" began to reveal infinite vitality.
The immigration brought advanced production tool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local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this process, the immigrant workers fought hard and fought hard to form the spirit of "going to the East", and also the precious spiritual culture of Heilongjiang. One of the riches, its historical role is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history of immigration in other areas, the study on immigration in Heilongjiang area is more weak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expanded. In the achievements, most of them are the state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immigrant in Guan, and the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Heilongjiang culture, the impact of the ban policy,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East" spirit and so 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migration of Heilongjia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eriod was the first peak of the history of immigration in Heilongjiang, which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gion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The latter was a continuation of this foundation. The main body of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gional evolution of Heilongjiang and the phenomenon of immigration in Heilongjiang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n policy in 1861.
The second part is to discus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opening the ban on the immigration of Heilongjiang before 1931, which is expounded in two periods with the overall reclamation in Heilongjiang in 1904 as the boundary.
The third part, from the land exploitation in Heilongjiang,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ities and towns in Heilongjia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eilongjiang culture, the historical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by the immigrant in Guan Guan.
The fourth part, from the prohibition policy, the economic stagnation,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the spirit of "going to the East", and the influence of immigrants on the emigration and the land transfer to the deep consid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9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祥;巴彦县设治时间考[J];北方文物;1987年02期

2 刘秀忠;;萨布素与清朝前期的黑龙江防务[J];黑河学刊;1987年04期

3 格日勒,波·少布;蒙古文在黑龙江地区的应用[J];北方文物;1991年01期

4 朱洪敏;;试论历代黑龙江地区的佛教传播[J];黑龙江史志;2011年02期

5 夏家骏;清代黑龙江地主阶级的构成与特点[J];北方文物;1984年03期

6 纪凤辉;;清代黑龙江设治沿革及其原因[J];黑河学刊;1985年04期

7 王革生;;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基层政权“社”[J];黑河学刊;1985年01期

8 李帆;试论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官庄[J];北方文物;1986年04期

9 李松洁;;春节习俗变迁的社会学解释——以20世纪30年代以来黑龙江地区为例[J];中国民族;2008年02期

10 李延铁;;黑龙江地区史前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发展[J];农业考古;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锐;;黑龙江人消费文化的风格与特征[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魏国忠;董丹;;试论黑龙江地区历史的“特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王希亮;;黑龙江历史文化的特征、启示及几点思考[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张忠学;滕云;魏永霞;王忠波;;水肥耦合技术在黑龙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敬荣;;黑龙江边官与清朝晚期边疆经济开发[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孙宏;;黑龙江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吕英杰;;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流水成因的砂金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8)[C];1989年

8 杨林;赵德明;王秀荣;;猪瘟病毒黑龙江流行株的分离鉴定(黑龙江地区猪瘟病原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六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焕永;卢宝玲;张宇;蔡华蜂;王菲;;黑龙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其临床特征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姝瑶;柳曦光;李琛;;黑龙江地区214例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IgE检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张正;清代黑龙江的关内移民及其历史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2 由庆祝 方颖;哈飞赛豹自动挡上市实现全国预订[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朱玉龙;我市农业与黑龙江、俄罗斯签下亿元协议[N];鞍山日报 ;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红珠 通讯员 邹艳芬;成本上涨拉升农民预期售价[N];期货日报;2008年

5 曹彦辉;报告利多美豆走高 油脂拖累连豆回落[N];粮油市场报;2009年

6 新华社记者 崔峰 颜秉光;青少年魅力大赛为何失去魅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庞爱生;张学伟:走黑龙江特色集邮之路[N];中国集邮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哈赢;融资难上难 黑龙江小企业“从紧”过日子[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王利;价格同比高近五成[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10 徐芸茜;三路大军各有神通 黑龙江抢粮大战一触即发[N];华夏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永华;黑龙江地区野生鲤鱼耳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6 张元卉;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边涛;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地区分布和变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8 孙香玉;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研究及参保方式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葛淑俊;乌拉尔甘草AFLP遗传多样性及离体培养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杨卫东;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喜友;清末至民国前期黑龙江关内移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慧;清末黑龙江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莹;清代黑龙江地区教育落后状况及其原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郑伟;晚清以来关内移民东北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康波;黑龙江出土史前玉器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丽;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汉族生活民俗[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杨郁松;程德全与黑龙江地区的近代化改革(1904-1908)[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公繁浩;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银杏属(Ginkgo)植物化石[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振广;黑龙江与韩国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吴雪娟;康熙满文本《九路图》与清代巡边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26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26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