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动员”失效的制度逻辑——一个“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的民族志研究
本文选题:城中村 + 地方政府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城中村"改造的个案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的"组织化动员"方式。一方面,地方政府是一个结构完整、联系紧密的组织系统,上级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压迫"方式来动员"体制内"的下级政府或部门,但是,表面上按科层制规则运作的地方政府内部实质上存在明显的"自治区"现象,让政府有关制度的产生或执行过程变成了不同部门之间"讨价还价"的利益竞争过程,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动效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同样用"体制内"的"组织化动员"方式来动员"体制外"的村集体组织,但村集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已不存在计划体制下的权力依附或资源依赖关系,其不仅不屈从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反而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内部的"自治区"现象来扩大与地方政府博弈的机会空间,导致地方政府用"体制内"方式动员"体制外"资源的能力明显弱化。如此,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不支付经济成本的"组织化动员"走向失效。
[Abstract]:The case study of "village in the city" show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continued the "organized mobilization" method under the planning system. On the one h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a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and closely linked organizational system. Higher levels of government often use "administrative oppression" to mobilize lower levels of government or departments "within the system," but, On the surface, the phenomenon of "autonomous region" exists within the local government which operat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hierarchy, which makes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or implementing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system into a process of "bargaining" interest competition amo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It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ment action. On the other hand, local governments also use the "organized mobilization" method "within the system" to mobilize "out-of-system" village collective organizations. However, as an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 organization", the village collective has no power dependence or resource dependence under the planning system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not only does it not succumb to the executive orde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stead, it makes full use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 phenomenon within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expand the opportunity space of the game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which leads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abi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mobilize "outside the system" resources by the way of "inside the system". In this way, the local government does not pay economic costs from the top-down "organizational mobilization" towards failur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8JHQ0018)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0901-15)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史清华;卓建伟;;农村土地权属:农民的认同与法律的规定[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2 陈心想;从陈村计划生育中的博弈看基层社会运作[J];社会学研究;2004年03期
3 施芸卿;;机会空间的营造——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7年02期
4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5 何艳玲;;城市的政治逻辑:国外城市权力结构研究述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7 蓝宇蕴;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谦;吴昊潼;;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张劲松;万金玲;;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主体互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李莉莉;程胜高;高建军;;城中村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肖世忱;马春丽;;重庆市都市圈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状况研究——以渝中区“棒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杨林霞;;多维差序格局之中的乡村家庭教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7 程伟;张红;;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基于村落终结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8 刘一苏;刘喜广;刘朝晖;;我国“城中村”改造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9 贾少涵;崔嘉欣;褚宝良;;“城中村”社区的特点与转型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袁祖望;;美国高校自治与自律的统一机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杨爱平;余雁鸿;;组织化忽悠: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学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叶林;;构建服务型的中国城市治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阮梅洪;楼倩;牛建农;;新城中村对城市空间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义乌市宅基地安置的新城中村建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伍韶军;肖勇;;寻求最适合胶南发展的城中村改造途径——以胶南市老城区城中村改造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邱林川;;信息“社会”:理论、现实、模式、反思[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邹红亮;李家军;;对咸嘉新村失地农民的困境和安置出路的探讨[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陈建胜;;城市化进程中的撤村建居:积极判断与消极判断——以杭州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娟;;城中村改造模式探索——以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栋;公共支出的人本绩效预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新;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群体冲突[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婷;中法移民聚居区更新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帅;分权、制约与协调:我国纵向府际权力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武文霞;英美城市变迁与政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滕海峰;欠发达地区土地要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春光;“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小倩;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成路径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曹颖;辽宁省辽阳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相关分析及对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吴薇;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梅林;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吴永鑫;城中村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柳;城中村拆迁安置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荣江;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胥志彪;昆明城中村更新机制的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张应祥;蔡禾;;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3 史清华,卓建伟;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以山西农村203个农户的调查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5 史清华,黎东升;试行“费改税”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以湖北监利178户典型调查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史清华;卓建伟;邵芳;;涉农阶层对都市农政的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以上海市10个涉农区县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叶玉国;;浅论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赵盂营,王思斌;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姜冰雨;赵守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4期
10 郭宇宽 ,郑作时;年度法律——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榜[J];南风窗;2003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J];山东政报;1950年03期
2 即墨;;《浅议中国钱币目录》中的三枚藏币——与台湾泉界同仁徐祖钦先生商榷[J];西藏研究;1987年03期
3 刘爱之;;执政资源变迁与执政方式改革[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04期
4 黎虎;;论“吏民”的社会属性——原“吏民”之二[J];文史哲;2007年02期
5 石淑华;;试论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非协调性”与地方性行政垄断的形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6 袁明旭;;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J];思想战线;2008年01期
7 杨玉峰;杨爱君;;我当“乡长”断官司[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08年01期
8 长平;;你给政府添麻烦了吗[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9年02期
9 徐琳玲;;朱仁民 一个人就是一座孤岛[J];晚报文萃;2009年21期
10 裴敏欣;;楼市泡沫或让中国民众两度受损[J];报刊荟萃;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永茂;;都会治理之建构——台湾地区地方政府与政治改造方向分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2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3 唐晓英;;略论地方政府实行大部制的难点及解决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辉;钱花花;;广佛同城化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奇星;;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王国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周向红;王仁元;;地方政府在推动双向转诊的作用和路径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董幼鸿;;关于地方政府激发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原动力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义平;;当前制度框架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常永华;;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评价:指标设计与模式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明 刘海健 黄蓉芳;“三旧”改造政策广东独享 大拆大建扩内需今年见效[N];广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朱沙 通讯员王平;枣庄:农行倾力支持城中村改造[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3 记者黎文安 实习生张学鹏;10对策推动城中村改造[N];西安日报;2004年
4 张岩 周丹丹;榆树林城中村改造惠及村民[N];朝阳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虹;“金世纪·新城”项目开工奠基[N];邯郸日报;2009年
6 玉龙 德生 现华;夏津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N];德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舒涓 通讯员 陈伟秋 穗府研;统一思想 克服困难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N];广州日报;2009年
8 首席记者 贾薇;江山如此多娇[N];昆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苏丝 实习记者 周芬;猎德村:可复制的城中村改造模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冯涛;新昆明建设绕不开的一道坎[N];云南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东北振兴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刘俊华;转型期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分析与防范[D];西北大学;2006年
4 王勇;地方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5 王新;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群体冲突[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煜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王彩霞;地方政府扰动下的中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朱海伦;转型期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傅明先;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城中村改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军;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程开明;城中村改造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慧;渭南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颖杰;关于加强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年
5 曹颖;辽宁省辽阳市城中村改造问题相关分析及对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马少军;杨凌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黎智辉;城中村改造实施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贵凯;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9 黄皓;对“城中村”改造的再认识[D];同济大学;2006年
10 严明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中村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32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3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