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宁波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0 12:15

  本文关键词:明代白族分布及历史源流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波大学》 2013年

唐代赙赠制度研究

臧莎莎  

【摘要】:赙赠是一种以财物助丧的礼仪制度,旨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及对其亲属的抚恤。该制度自先秦时代萌芽至中古盛唐时期日趋完善。与前代相比,唐代赙赠发生诸多改变。首先,自唐代始赙赠制度有了明确的法令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赙赠数额得以确立,且“准品给赙”的原则也为后世所效仿。其次,赙物内容一改前代以钱货为主的模式而以布帛、米粟等实物居多;施行范围也逐渐由皇家诸亲和高品官员扩展至有德行的妇女、宗教人士和少数民族首领等不同阶层;赙赠制度的具体运行也日趋完善,且其原始的助丧功效也日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政治行为。文章在梳理唐之前赙赠制度演变基础上,以律令制时代为背景,以不同阶层的赙赠之礼为主线,,深入探讨了唐代赙赠制度的法令化特征及其反映的政治意义与深远影响。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来主要论述唐代的官方赙赠制度,主要论旨如下: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缘由、相关研究成果及该课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赙赠制度的内涵做了界定,同时定位文章的主体框架、研究方法和史料运用情况。 第二部分简要梳理了唐之前各代的赙赠情况,总结出各个时期赙赠制度的特点,以求通过对比彰显唐代赙赠制度的完善与进步之处。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重点探讨唐代赙赠制度的法令规定,实物为主的赙赠内容,日益扩大的赙赠范围,并通过对包括皇家诸亲、文武百官、宗教人士在内的不同社会阶层赙赠之礼的分析,探讨唐代赙赠法令文本的执行情况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另外文章对唐代赙赠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也进行研究,初步勾勒出唐代官赙体系的全貌。 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结论,在总结唐代赙赠制度的时代特色及其反映的政治意义基础上,余论部分探讨了唐代赙赠制度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珍;;论传统丧葬制度的伦理根基及其伦理意涵[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2 赵振华;闵庚三;;唐高质、高慈父子墓志研究[J];东北史地;2009年02期

3 杜林渊;;东汉赗赙制度研究[J];东南文化;2007年02期

4 邹清泉;;北魏墓室所见孝子画像与“东园”探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3期

5 张鹤泉;;东汉丧葬吊祭考[J];古代文明;2009年04期

6 齐书深;汉代丧赠刍议[J];求是学刊;1995年02期

7 张为民;汉代官吏的优抚制度[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齐书深;;汉代赙赠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2期

9 张敏波;;从《荀岳墓志》探析西晋君臣之间丧葬礼俗[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韩国河;温明、秘器与便房考[J];文史哲;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4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6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龙;隋唐门下省职掌与地位变化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2 柴剑;刘知几对北朝史学评述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继祯;宋代清明诗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4 周杭;史心文笔—章学诚文史关系论[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棽;论万叶和歌的称谓词与翻译策略[D];苏州大学;2014年

6 陈素;唐代职务犯罪预防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陈昌旺;明成祖朱棣的军事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朱继莲;出家不出世:隋唐时期比丘尼的世俗性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晓明;唐代东南藩镇与东南地区经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勇;明代白族分布及历史源流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良,孟强,耿建军;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J];东南文化;1996年01期

2 高伟,高海燕;汉代漆面罩探源[J];东南文化;1997年04期

3 邹清泉;;北魏墓室所见孝子画像与“东园”探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3期

4 齐书深;汉代丧赠刍议[J];求是学刊;1995年02期

5 刘子敏;高句丽疆域沿革考辨[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4期

6 杜文玉;唐代宦官世家考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秦建明;“便房”考[J];文博;1999年02期

8 ;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J];文物;1972年03期

9 ;曲阜九龙山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年05期

10 李求是;;谈章怀、懿德两墓的形制等问题[J];文物;1972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清泉;;北魏墓室所见孝子画像与“东园”探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3期

2 谢宝富;;北朝诏赠赙物研究[J];北大史学;1998年00期

3 张鹤泉;;西晋丧葬赏赐考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4 赵兰香;;墓志“礼”考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佳博;北魏国家丧葬赏赐考略[D];吉林大学;2014年

2 臧莎莎;唐代赙赠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明代白族分布及历史源流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3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