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毕摩惯习论——布迪厄理论在毕摩研究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5-08 02:24

  本文选题:布迪厄 + 惯习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在彝族毕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彝族社会,毕摩惯习作为毕摩赖以生存的精神总根源,既是毕摩特有的"资本",也是毕摩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毕摩惯习作为一种分类和区分化原则,既具有毕摩群体的特征,也具有毕摩个体的特质。
[Abstract]:Bourdieu's habit theory has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Yi people's Bimo. In the Yi society, the habit of Bimo, as the spiritual root of Bimo's survival, is not only the unique "capital" of Bimo, but also the permanent transferable endowment system of Bimo. As a principle of classifica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Bimo habit has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mo popul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mo individual.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史研究”(项目编号:01JAZJD730002)
【分类号】:K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贲;;现代派文学中的“群众”想象[J];文艺研究;2010年03期

2 周刊;;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4期

3 王进;;毕摩语言论——布迪厄理论在彝族毕摩研究中的运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3期

4 刘康;熊璐;;符号消费影响下的佛教陶瓷设计探讨[J];中国陶瓷;2010年03期

5 吴海燕;;论艺术欣赏的阶层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6 胡永华;;伪/唯美主义者——唯美主义与反唯美主义之争[J];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7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8 苑国华;;布迪厄“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及思想渊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苑国华;;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述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苑国华;;浅析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理论[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易臻真;;集体行为视野下的“人肉搜索”现象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张广利;祁跃;;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王敏;;他山之石:论宇文所安之翻译文学史观——以唐“寻访不遇诗”和“相期不遇诗”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陈斯诗;;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与社会阶层建构[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严志兰;;加速还是缓解社会学危机: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转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竹琳;;社会不平等与文化传播——兼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使命[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庆真;;知识的权威:乡村整合的隐形力量[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宫留记;;布迪厄的后现代国家理论——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策略的批判[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到达”不意味着一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继宏;荒唐的“蚁族”调查[N];东方早报;2010年

3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田毅鹏;寻找中国社会的“自性”[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叶隽;“东学西术”,此之谓乎?[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蒋斌 刘延刚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人口乡-城流动的场域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9年

6 西南大学 杨洋 易连云;文化资本与学生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9年

7 余瑞雪;提高政府信用是增强社会信心的基石[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何志钧 吕园园;经典重读和文化消费的双重取向[N];文艺报;2009年

9 叶舒宪;后现代知识观有助于重构多元文化理念和历史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罗彩娟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权力与社会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洪伟;传统文化隐喻:神W暰衫繁淝ǖ纳缁嵫Э疾靃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汪凌;学业的成功与失败:学业评估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国举;创新场域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9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选民;“和谐社会”主题下的法学研究现象之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2 陆鹏飞;布迪厄惯习概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鲁淼;中小学学生“评优”现象的社会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燕楠;教育空间的嬗变[D];河南大学;2009年

5 赵超;布迪厄的知识社会学及对法国知识社会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D];南开大学;2009年

6 徐秀明;涂尔干与布迪厄几种教育社会学观点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华;布迪厄文化美学的符号学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于静;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彭娟;当代乡村生育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沈洁;社会结构与人口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9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59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