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二次葬习俗探析
本文选题:客家地区 + 二次葬 ; 参考:《中国地方志》2012年06期
【摘要】:二次葬习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曾经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现在只是在客家地区以及受客家文化影响的其余汉族地区和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留存。据赣南地方志记载,历史上赣南政府曾经对二次葬习俗采取打压和否定政策,但却屡禁不止。二次葬习俗在客家地区长久留存是由风水信仰、地域原因、宗族组织、民俗的稳定性等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对于作为文化遗产的二次葬习俗,我们要审慎对待。
[Abstract]:The second burial custom originated in the Neolithic Age and once existed widely i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Now it exists only in Hakka areas and other Han nationality areas and individual minority areas affected by Hakka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ronicles of Gannan, the Gannan government used to suppress and deny the custom of second burial in history, but it was forbidden repeatedly. The custom of secondary burial in Hakka areas is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geomantic beliefs, regional reasons, clan organizat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folklore. We should treat the custom of second burial as a cultural heritage with caution.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霖;崇明岛“启棺拾骨”葬仪探析[J];民俗研究;1997年03期
2 刘洁;灵魂在哪里得以安息——湖北省老河口市李家河农村葬俗的调查[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3 祁英民;贾格年;;浅谈原始社会的二次丧葬习俗[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7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尹得举;叶苹;;西安mP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9 朱慧贤;;花腰傣的劳动生产民俗与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以捕鱼习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10 武抒祖;;远古心灵的一面镜子——甘肃会宁境内丧葬礼仪的巫术文化心理探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饰黄妆——妆饰文化研究之七[A];唐史论丛(第十一辑)[C];2009年
6 邱国珍;赖施虬;;试论上海世博会的民俗元素——以上海世博会建筑为例[A];世博会与都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巫栻霞;;中国麻糍的起源、品种、工艺与文化探究[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9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10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梁敏;捡骨葬——壮族主要的葬制[J];民族研究;1982年06期
2 ;广东曲江石峡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7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雪晴;浙江省地方志成果展览隆重展出[J];中国地方志;1999年06期
2 ;福建省召开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J];中国地方志;2000年03期
3 姜纯;论地方志的资政功能[J];图书馆;2002年02期
4 罗解三;谈地方志如何与时俱进[J];广西地方志;2003年02期
5 汪志华;;志事琐记[J];中国地方志;2006年02期
6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表彰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决定[J];黑龙江史志;2006年06期
7 杜红旗;;来宾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J];广西地方志;2007年06期
8 李永生;李连军;;地方志中关于炭疽病的最早记载[J];中国地方志;2008年02期
9 梁滨久;;资料的搜集、征集、收集词语辨析[J];江苏地方志;2011年01期
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社会科学院《关于编纂地方志的意见》[J];湖南政报;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小咏;;地方志与传媒文化漫谈[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2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王平;;试述第二轮修志对文化建设进程的适应与促进[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4 施国俊;;浅论地方志与南京古城保护[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5 刘春生;;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与地方志工作创新[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6 曹玉凤;;利用地方志史料价值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服务[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7 孙景钰;;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上的讲话[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8 荀德麟;;地方志和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9 谭烈飞;;北京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志编修[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吴筱霞;;方苞与地方志[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微;《澳门地方志》编纂工程启动[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余潇;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N];福建日报;2009年
4 ;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N];长江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文博;上海市地方志考察团来我区调研[N];喀什日报(汉);2010年
6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王耘;近代黑龙江地方志的特色[N];人民日报;2010年
7 周田田;孙诒让与浙江地方志[N];温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叶梅君;青铜峡一八旬老人写就《峡口地方志》[N];华兴时报;2008年
9 记者 徐丹;做好地方志的编纂出版工作[N];驻马店日报;2009年
10 姚思泰;我区地方志修编又见成绩[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书额;河北省地方保卫团研究(1901-1937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衡中青;地方志知识组织及内容挖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5 胡孝忠;明清香山县地方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傅辉;明以来河南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荆杰;近代中国东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861-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游欢孙;近代苏州地区市镇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光英;清代海南地方志纂修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闵芳;民国时期纂修的海南地方志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海霞;近代山东地方志之《列女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慧;明代西北方志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杜娟;伪满时期方志的编纂[D];复旦大学;2010年
6 周振宇;道光《广东通志·金石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韩爱平;吉林地方志文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金辉;对《湖南通志》等地方志中有关清代灾荒及荒政记载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9 夏水平;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马丽娟;张曾与《归绥识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0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7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