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侯到商贩:鲁西南回民的文化地图与结构记忆
本文选题:山东回族 + 沿河而居 ; 参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在各类地方志书与口述史的记叙中,山东回族的历史多被浓缩为一种"沿河而居"的图像,而且这一"地图"多是与对回民商贩生活的记忆相形而立的。作为结构与记忆中的重要元素,商贩形象的再生产历程可以推动我们理解山东回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围绕羊的买卖所构建起的意义之网。在有关回族史的书写中,除了我们常见的线性时间,即元、明、清这样的朝代纪元,还应当关注一种以商贩生活为参照的"结构时间"与"结构记忆",即描述群体之间关系以及国家与回民之间关系的时空概念。
[Abstract]:In the narration of various local chronicles and oral history, the history of Shandong Hui nationality is mostly condensed into an image of "living along the river", and this "map" is mostly formed by the memory of the life of the Hui merchant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structure and memory, the re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peddler image can promote us to understand the way of life of the Hui people in Shandong, especially the network of meaning built around the sale of sheep. In the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n addition to our usual linear time, namely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a kind of "structural time" and "structural memory" which refers to the life of traders, that is,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Hui peopl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志华;曹州牡丹文化特点与运河文化[J];菏泽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2 杨珍;历史上的山东回族经济[J];回族研究;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户晓辉;;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性的时间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常建华;;明后期社会风气与士大夫家族移风易俗——以山东青州邢s牸易逦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徽商[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7 江沛;徐倩倩;;港口、铁路与近代青岛城市变动:1898-1937[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8 刘伟;张佩佩;;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9 吴继轩;;明清山东西部地区棉花的种植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周珂;吴斐琼;;现代虚拟港与集体记忆强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另类尝试[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张桃洲;;存在的几副面孔——从《入梅丛书》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与现实[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8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10 马宗保;;近现代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及其原因——兼与晋商、徽商的比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5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8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鹏;太湖新城南泉古镇竞合模式下的再生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朱沛升;“文革”——沉重的集体记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們;电视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报道策略及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5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92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