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代“三姓”形成说新探

发布时间:2018-05-28 09:28

  本文选题:清代三姓 + 旗籍化 ; 参考:《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摘要】:文章旨在考证"三姓"名称的真实来源,对于地方志并根据志书资料由诸多专家、学者得出的"三姓"形成诸说提出质疑。文章认为"三姓"是在康熙朝赫哲族旗籍化过程中,旗文化与赫哲族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说,八旗制度中的"上三旗"是"三姓"即"前三姓"出现的决定性因素,赫哲豪族姓氏处于辅助地位。"三姓"形成与赫哲诸姓豪族早来、后入此地无关。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verify the true origin of the name of "three surnames", and to ques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surnames" by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ronicles an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ree surname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flag culture and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Hezhen nationality in the Kangxi Dynasty. Specifically, the "three banners" in the eight banners system is the decisive factor of the emergence of "three surnames", that is, "the first three surnames", and the family names of Hezhe people are in the auxiliary position. " The formation of "three surname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early arrival of the Hezhe cla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K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廖怀志;赵湘萍;;依兰新发现的清代民国残碑考录[J];北方文物;2009年01期

2 陈达;;曹廷杰与“龙江财务公示第一碑”[J];北方文物;2010年03期

3 吕秀莲;王宇;;清廷对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族的招抚与管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6期

4 吕秀莲;田丽华;;清代东北地方志对赫哲族历史的研究价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5 田丽华;廖怀志;;清代三姓地方各民族的形成分布及融合[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6 胡珀;;从赫哲族村落到边疆重地——以拉哈苏苏设治始末为中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黄锡惠;;“哈尔滨”地名考释[J];满语研究;2010年01期

8 王岸英;;牡丹江流域满语地名之翻译考证[J];民族翻译;2008年01期

9 滕绍箴;;论清代“三姓”八旗设立与副都统考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2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欧;清朝对三姓地区统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浅析赫哲族的民俗文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2 计伟楠;;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调查报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2期

3 刘忠波;;赫哲族向清王朝纳贡、收贡与停“赏乌绫”的发展过程[J];学习与探索;1985年02期

4 张太湘;吴文衔;;赫哲族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1982年01期

5 ;志比鸿鹄 勤奋学书——赫哲族第一个篆刻家哈普都·隽明[J];中国民族;1984年05期

6 华菊仙;;赫哲族的第一部电视剧[J];中国民族;1986年06期

7 孙俭平;;漫谈赫哲族服饰[J];戏剧之家;2010年02期

8 杨子勋;郭杰;;平和自然之美 天真自由之心——赫哲族美术图案风格及成因探[J];美术大观;2010年08期

9 陈肃勤;;“兀者”即清代的赫哲族[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

10 赵振才;龙江民俗小议——蛇图腾[J];北方文物;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利军;;团结奋斗30载赫哲乡村展新颜[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5 冉砚农;;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讲话[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千寿山;;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谭纯武;;关于南宁民俗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9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10 邢莉;;钟敬文的中国民俗学理论新建树——对“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探讨[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明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赫哲族新村[N];佳木斯日报;2008年

2 孙明君邋记者 贾辉;高标准建设好赫哲族新村[N];黑龙江日报;2008年

3 李寅;对赫哲族的发展,今年我没有提案[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记者 刘发奎;赫哲族群众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N];佳木斯日报;2008年

5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渔猎文化的生动记录[N];文艺报;2009年

6 沈路涛 晋群;赫哲族服饰的变迁[N];中国纺织报;2000年

7 记者 常璐、邹勇;我国人口最少民族赫哲族庆祝基层乡级政权建立50周年[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高铁耕;同江撑起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伞”[N];佳木斯日报;2008年

9 王展 记者 于力;驻同江某部积极为赫哲族群众办实事[N];佳木斯日报;2010年

10 熊武静 吕永贵;赫哲族民俗风情[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广伟;东北渔猎先民原始图符纹饰在赫哲族中的传承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8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水晶;赫哲族鱼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孙巍巍;赫哲族传统衣食住行设计艺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马丹;赫哲族经济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丽;民族福利政策对赫哲族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6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9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10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46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946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