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论清入关前满洲人的汉化和汉人的满洲化

发布时间:2016-11-26 17:41

  本文关键词:论清入关前满洲人的汉化和汉人的满洲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4年

论清入关前满洲人的汉化和汉人的满洲化

秦菲菲  

【摘要】:满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清朝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清朝入关以前,在辽东地区,满汉在杂居的交往的过程中,两个民族就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互相影响。清朝入关以前的民族的交往和融合,清统治者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及辽东地区广大汉人的满洲化,,都为清入关以后统治政策打下了基础,也为清朝进一步统治全国以及维护自身统治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以入关前满洲的汉化和汉族的满洲化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拟分四部分对研究对象做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 第一部分是研究满汉人的杂居共处,这里面包括满洲进入辽沈地区和后金政权下的汉族人口以及满汉人杂居共处的方式。天命六年(1621)三月,后金夺取沈阳,辽阳,随即迁都辽阳。次年三月,在辽阳城东八里处的太子河畔兴筑新城。天命十年(1625)三月,又迁至沈阳。随着后金迁都沈阳,女真民族也涌入辽东地区。 第二部分是研究汉人的满洲化。满洲统治者推行的满洲化政策和汉人语言习俗满洲化。满汉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中,积累了共同生活的基础,两个民族开始相互的融合和交流,开始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学习对方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传统 第三部分是研究满洲人的汉化。包括统治者积极的从政治、社会、文化礼仪等方面积极的向汉族学习。满洲入关以前已经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这是文化交流的另一个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部分是满洲人汉化和汉人满洲化的影响。包括从满洲汉化和汉族满洲化两个方面阐述其影响。两个民族间的交往,维护并稳定了满洲统治者的统治。而满洲学习汉人先进的科学文化,社会风俗的变化也促进了满洲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涵化:清入关后的满汉文化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周德清,贾素芳,贾凤香;清代满汉民族的交往与融合[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王海燕;;对“满人汉化”的思考——以清东陵汉学、汉教习的设立及裁撤个案为例[J];东岳论丛;2011年06期

4 方姝孟;;八旗制度下的“汉人满化”现象[J];学理论;2011年34期

5 周远廉;谢肇华;;明代辽东军屯制初探——明代辽东档案研究之二[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6 张佳生;论满汉民族关系[J];满语研究;2002年02期

7 杨学琛;略论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和变化[J];民族研究;1981年06期

8 刘志扬;从满族传统观念的转变看汉文化的响影[J];民族研究;1992年06期

9 夏宇旭;;略论清代汉人的“满化”[J];满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何炳棣,张勉励;捍卫汉化:驳伊芙琳·罗斯基之“再观清代”(上)[J];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5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8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斯巴根;;清初的巴克什与满蒙关系[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5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6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博;明代辉发部南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书红;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玉兴;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八旗制度兴衰的一个历史见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安双成;顺康雍三朝八旗丁额浅析[J];历史档案;1983年02期

4 黄一农;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J];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5 杨学琛;略论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和变化[J];民族研究;1981年06期

6 翁独健;论中国民族史[J];民族研究;1984年04期

7 熊锡元;与刘克甫书再谈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问题[J];民族研究;1989年04期

8 赵志辉;满洲的勃兴与民族的融合——兼谈民族文化关系[J];满族研究;1987年04期

9 曹丽娟;汉军八旗祭祀歌舞辨析——兼论满、汉民族间文化的融合[J];满族研究;1993年01期

10 张晋藩;郭成康;;清《崇德会典》试析[J];法学研究;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建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和何;朱跃;;满汉全席来温州[J];温州瞭望;2009年03期

2 王宇;;近三十年来晚清满汉关系研究述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新;;满汉体育交流述论[J];浙江体育科学;1992年04期

4 金丽婷,王伟业;清代满汉民俗变迁的思考[J];学术交流;1996年01期

5 苏全有;庞勃;;论清末报刊舆论界的满汉融合思潮[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陆加辉;唐琼芳;;满汉全席[J];新语文学习;2006年11期

7 元尚;;满汉服饰——窥视王朝的背景[J];文化月刊;2002年02期

8 周德清,贾素芳,贾凤香;清代满汉民族的交往与融合[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李霞兰;满汉全席:中华菜系中的王者至尊[J];民族论坛;2003年06期

10 左之涛;晚清满汉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探析[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伟;;试论清代北京地区的满汉融合[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2 刘小萌;;海内外满汉关系史研究概述[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3 谢金伶;;清末民初北京服饰的变化研究[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4 周郢;;从“泰山龙脉”之争看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季鸿崑;;当代饮食著作精品评介(六) 赵荣光《满汉全席源流考述》读后[A];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C];2004年

6 赵令志;;清代满汉合璧字辞书及其作用探析摘要[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7 黄圆晴;;清代满汉官制:以侍卫的升迁为中心[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爱新觉罗·瀛生;郑再帅;殷芳;;老北京婚礼中的满汉习俗[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9 王秀梅;;北京地区的婚礼辟邪习俗初探[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利文;[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梁桦 顾阳;[N];经济日报;2003年

3 朱兆龙;[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钰;[N];吉林日报;2004年

5 邓建胜;[N];人民日报;2005年

6 廖楚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本报记者  郑立华;[N];中国商报;2006年

8 罗昌平;[N];中国商报;2003年

9 陈黎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特约撰稿 宿育海 罗昌平;[N];经理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淑秋;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白燕;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磊;清末民初满汉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高占领;平满汉畛域问题的讨论和策划[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栋梁;从满汉矛盾看清末新政改革[D];宁夏大学;2014年

4 王宇;从满汉关系看善耆在辛亥前后的政治活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妍;清朝中期满汉关系与政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姜英子;满汉观念与清末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7 蒋亚;满汉融合与清初宗室诗歌[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会修;清末满人国家认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华淑蕊;满汉文化融合中的传播与交流[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完颜雯洁;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清入关前满洲人的汉化和汉人的满洲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95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