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乡村共同体关系的传统构建——以近代徽州仁里花朝会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8-05-30 15:24

  本文选题:花朝 + 徽州仁里 ; 参考:《民族艺术》2011年03期


【摘要】:近代乡土中国的节俗仪式及其活动,是构建共同体关系的重要要素,而徽州仁里乡村的花朝会,将传统花神与地方神信仰捏合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近代共同体关系运作的生动过程。平日里,与花朝祭神相涉的祭品、圣址及其附会的传奇,已然被赋予神性,钩连起凡人与神灵之间的抽象逻辑关系,并在花朝仪式中集中而具象地显示出来。事实上,贯注于花朝会中的人神关系,只是现实社会关系的镜相,透过其间的家族祭祖和花朝老爷巡游,不难发现,在周而复始的不断互动中,亲缘关系为之连接并显现出来。以戏文搬演为主体的凡俗活动,更清楚地展示了共同体内部以及相互间鲜活的地缘关系。对共同体关系状态的揭示,有利于克服对所谓的乡土中国"孤立和隔膜"本色的误解。
[Abstract]:The festival ceremony and its activities in modern native China are the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relations. The Huizhou Rinli Village Flower Court, which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flower gods with the local gods,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relations. It shows us the vivid process of the operation of modern community relations. The sacred site and its legends have been endowed with divinity, linked to the abstract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gods, and displayed in the flower ceremony.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gods is only the mirror of the real social relations. Through the family worship of ancestors and the parade of the master of the Flower Dynast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in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 of the circle, the kinship is connected and revealed. The ordinary activities with the main body of drama and literature show the fresh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community and among each other. The revelation of the state of community relations is conducive to overcom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o-called "isolation and isolation" of native China.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K892.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2 李顺华;现代性与宗教[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3 闫钟;试析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曾亦;论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中的先验论倾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孙淑敏;对甘肃东部赵村择偶问题的人类学调查——甘肃山区择偶过程中的女性[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3期

6 郑杭生,杨敏;两种类型的现代性与两种类型的社会学——现代性与社会学的全球之旅[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夏志前;;作为生活方式的宗教——以瑶族宗教研究问题为中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周相卿;文化模式原理对民族习惯法研究的几点启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陆自荣;儒家文化的合理化性质及其当代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滔;;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畅;;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分析——以苏、浙、皖三省农村为中心[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民间禁忌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2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3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6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殷晓岚;20世纪苏南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钱东平;论政府的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凤玲;辽东满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郑莉;凉山彝族信仰的表达与嬗变——对毕摩仪式的经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当代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张承东;敦煌写本斋文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亦静;中世纪英格兰基督教朝圣史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崔世俊;《九歌》与巫术祭祀仪式[D];青岛大学;2004年

8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9 张荣;从理性选择到感性体验[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锋;社会整合与内心需求:现阶段宗教在中国存在的现实基础[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55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955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