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秩序的骚动与城市公共空间被侵占后的社会回应——1930年代成都驱逐扬州妓女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9 11:50

  本文选题:成都 + 公共空间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摘要】:旧时成都的娼妓史久有时日,只是到了近代,受到外力的冲击,其土著娼妓营业运作才有了一种趋新的变化。当对娼业变化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客籍娼妓(以江苏籍扬州妓女为例),给当时相对闭塞的成都带来了一种另类文化的视觉冲击,尤其她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以自己的方式生存时,却在有意无意中挑战了当时当地的传统势力(精英代表),或者是挤占了传统理念下本不应属于她们的领域,她们必然会受到当地主流文化的排斥,至最终双方在争取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中相互妥协时,纷争始弭。从中不难看出:对客妓的排斥似乎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典型展示,然实质上恰恰反映了扬州妓女这类不速之客光顾成都之后引发秩序的骚动,由是刺激城市公共空间被侵占后相关群体的社会回应,其被驱逐是必然的。
[Abstract]:In the old times, prostitutes in Chengdu had a long history, but it was only in modern times that the operation of native prostitutes changed. When the change in prostitution industry was fuelled by the role of guest prostitutes (take Yangzhou prostitut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brought a visual impact of alternative culture to Chengdu, which was relatively closed at that time, especially when they lived in urban public spaces in their own way. However, by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challenging the local traditional forces at that time (elite representatives, or by squeezing away the fields that should not belong to them under the traditional idea), they would inevitably be excluded from the mainstream local culture. To the end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the fight for urban public space compromise, the dispute was resolved.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e rejection of guest prostitutes seems to be a typical display of regional culture, but in essence precisely reflects the disturbance of order caused by such uninvited guests as Yangzhou prostitutes who visit Chengdu.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imulate the social response of the relevant groups after the urban public space is occupi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理;;论我国行政价值的失范与重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倪荫林;对恐怖活动的理性解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吴宗宪;犯罪亚文化理论概述[J];比较法研究;1989年Z1期

4 唐斌;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李贺平;王莹;;制度缺失与功能失调:转型期经济社会越轨行为制度分析[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6 江新华;成人高考失范的制度根源及治理对策[J];成人教育;2004年02期

7 龙宗智;;转型期的法治与司法政策[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8 唐斌;浅析青少年吸毒的群体性特征及防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1期

9 郑维新;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韦耀波;谭智雄;;论高校招生中的行为失范[J];高教论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涛;;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邪教产生的根源[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毛勒堂;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9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花云;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孟军;职务经济犯罪动机及预防对策[D];浙江大学;2002年

4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5 陈殿林;不良亚文化对法治建设的影响与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张家铣;从规范世界到意义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原静;恐怖主义概念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卢盛荣;当前我国转型社会腐败的社会控制机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柳玉芬;现代政府信用及其制度保障[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丽杰;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情感意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开富;;我为《大声周刊》办理立案证书[J];四川统一战线;2005年10期

2 米晓燕;钟平;;民国时期成都市卫生事务所简论[J];文史杂志;2007年04期

3 方平;;戏园与清末上海公共空间的拓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关于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0年29期

5 ;成都市统一再版第一届志书[J];中国地方志;2002年01期

6 李映涛;民国前期内地城市工人生活研究——以成都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4期

7 陈永华;;作为市民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发展——近代杭州茶馆功能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芳;;庙会:对神的祈祀与乡民的休闲——陕北鱼河堡城隍庙会个案[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张莉红;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区的形成与经济社会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10 刘扬;;近代东北民众日常生活与寺庙文化[J];文化学刊;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通湖;;成都、重庆历史发展的轨迹和特点[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毛曦;;从考古发现看杜宇时期蜀国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采写 黄小华 黄友良 陈兆平;如鉴如衡千秋笔 求真求是万代书[N];成都日报;2006年

2 彭永生 骆丹 李秋怡;成都发放老房子“免死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王嘉;成都首部《民俗方言志》问世[N];成都日报;2007年

4 席永君;孔明灯:当吉祥与祝福写满天空[N];成都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罗中云;世界首张纸币缘何产自寺庙[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张哮;成都的百年老邮局[N];成都日报;2004年

7 宋开文;一类保护建筑成废墟[N];四川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蒲兰 邓晓洪;康庄街传奇 从朱元璋圣旨说起[N];成都日报;2006年

9 袁海马;一条建议让“川西民居活化石”复活[N];人民政协报;2005年

10 陈必;四川省文物艺术品市场:把脉问路[N];中国文化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柏槐;民国时期成都工商同业公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20—40年代成都的赌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乔;清代中前期成都城市的重建[D];四川大学;2006年

3 孙利霞;成都市商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致森;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成都市人力车夫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任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都律师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赵胜;上海外滩城区探究(1843-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礼龙;修行与慈善——上海的世界红SM字会研究(1927—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黎;清代成都重庆城市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林宁;川西平原古镇的社会文化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建华;民国时期四川特殊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9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999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b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