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在甘青地区的民族政策及历史作用
本文选题:清代 + 民族政策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摘要】:清朝治理甘青地区的民族政策,始终贯穿着"恩威并施"和"因俗而治"的基本指导思想。从实践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加速了民族融和的进程,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开发等。但同时也存在消极的方面,造成一些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关系不和甚至冲突等。
[Abstract]:The national policy of Qing Dynasty governing Gansu and Qing areas has always run through the basic guiding ideology of "En-Wei and Shi" and "governing by vulgarity". In practice, it has promoted the consolid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multi-ethnic countries,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negative aspects, resulting in some ethnic and internal relations and even conflict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学院;
【分类号】:K28;K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艳;论古希腊的人本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刘曙光;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发展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田启波,严一;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刘曙光;知识经济与社会形态、历史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关海庭;中俄体制转型模式比较研究——从价值观念看渐进转型模式的合理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杨河;马克思认识论基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积玉;编辑出版现代化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庄福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俊男;;国家起源的理论问题及中国个案分析[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王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叶青;“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王明杰;建国后党的人才资源思想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慧敏;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魏宛斌;越南革新与中国改革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3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4 李杰义;产权理论与金融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1年
5 谭辉雄;试论社会党人的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鲍雪松;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方立江;1978年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在青海实践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成义;我军人才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王春焕;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基本经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靳书君;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阶段党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群立;;从剃发制度看清朝的民族政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段自成;;清代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乡约的推行及其原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申素丽;;清代吐鲁番札萨克旗制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覃延欢;;试论康熙的民族政策[J];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02期
5 古清尧;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讨述要——综述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J];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6 雷学华;;试论唐代岭南民族政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成文浩;孙文学;;清代山西书院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J];晋阳学刊;2007年04期
8 黄新宪;;清代台湾“敬惜字纸”习俗探讨[J];东南学术;2009年05期
9 徐新建;;苗疆再造与改土归流——从张中奎的博士论文说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刘绍卫;;红军长征过广西时的民族政策及历史意义[J];广西地方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2 曾超;;“白虎为害”新议[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路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篇目索引初编[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4 侯风云;;新中国五十年与新疆巨变[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关捷;;满族通史[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6 张峗;;谢本书云南边疆民族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7 达生;;《古代民族关系论稿》[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郭年;;建国以来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资料出版情况概述[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9 哈经雄;史源;;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反映清朝民族政策的诰封文书[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郭华;服务巴中发展稳定大局[N];巴中日报;2010年
3 陈光明 刘琰;清代旅游手册 辽宁千山榜上有名[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记者 何馨 张微;高举旗帜扎实工作 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记者 拉毛措;扎实做好编修工作 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N];祁连山报;2006年
6 俄木日布;猎人后代找“猎人”感觉[N];凉山日报(汉);2008年
7 李成生;彝州发展的历史见证[N];云南日报;2008年
8 李春阳 本报记者 刘莹;波澜壮阔的历程 翻天覆地的巨变[N];贵州日报;2009年
9 赵泽轩;文化遗产生态亟需保护[N];中国气象报;2005年
10 陈列;《中国民族年鉴》补阙工程启动[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2 叶舟;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戴成萍;清代琼黎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10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斯琴;清代喀喇沁左旗札萨克衙门蒙文档案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3 张婷;明代四川土司述要[D];四川大学;2005年
4 陈松;清代长沙城市地位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7年
5 安阳;清代新疆锡伯族移民及其边疆开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6 布和;清代汉籍蒙古族民俗文献及其学术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优;清代广西食盐运销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肖嘉平;清代湘潭的社会状况[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绣中;福建地区“百年禁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哈达;清代喀喇沁旗的建立及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4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1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