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论丛》评介
本文选题:北方民族 + 文化研究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2期
【摘要】:正《朔方论丛》是一部研究北方民族和蒙古族历史的论文集,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呼和浩特市塞北文化研究会编撰,于2011年9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历史上,北方各民族或相继、或同时活动于这一地区,在各民族发展的同时,作为整体北方民族也在传承着其极
[Abstract]:Shuo Fang Theory Cong i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northern nationalities and Mongols. It was compiled by Institute of History of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compiled by Saibei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Hohhot and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September 2011. In history, the northern nationalities have been active in this area one after another or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he nationalities are developing, as a whole, the northern nationalities are also inheriting their poles.
【作者单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岂之;;《陕西省志·炎帝志》序[J];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刘玉堂;刘保昌;;楚文化研究的第三重境界——评魏昌教授新著《楚国历史文化读本》[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李沈阳;;近十年来黄河三角洲区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朱德普;;《泐史》之再辨识[J];思想战线;1989年02期
5 钱宗范;;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中有创新意义的著作——廖杨著《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介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祁美琴;;论北方民族族称的变化及其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6期
7 陈弘法;;《蒙古历史和文化研究论文集》介绍[J];蒙古学信息;1990年04期
8 青萍;;推荐《成都街巷志》[J];文史杂志;2010年06期
9 杨华;龚玉龙;;对巴文化与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再认识[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2年00期
10 姚兆麟;;藏族文化研究的新贡献——评《藏族服饰艺术》兼述工布“古休”的渊源[J];西藏研究;199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国洪;1600年传承,新时代独特文化品牌[N];金华日报;2005年
2 陈虎 郑艳平;一地之史并不好写[N];光明日报;2007年
3 胡华玉 孙世美;巧家“堂琅文化研究”出奇葩[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5届博士毕业生 郭物;新疆天山地区公元前一千纪的考古学文化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弘扬龟兹文化 推动社会发展[N];阿克苏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董伟新 胡秋香 石鑫;世界的龟兹 文明的荟萃[N];阿克苏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左卫东 通讯员 陈鹏;专家学者热议龟兹学[N];阿克苏日报;2007年
8 田夫;可以攻玉的译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布利雅;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方轮值工作中做出了成绩[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赵巍巍;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N];烟台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才让加;甘丹颇章时期西藏的政治制度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洁;黠戛斯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姚文琦;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8 包文胜;铁勒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袁本海;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图格杰;蒙古族男性崇拜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姚雪兰;粤西地区年例文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殷焕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桦树皮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王卫平;明清时期威海港市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张春继;白族民居中的避邪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谷学峰;近代济南市民文化研究(1904~1937)[D];山东大学;2005年
7 林丰艳;青岛市民文化研究:以报纸所见资料为中心(1922-1937)[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向丽;湖北清江放排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9 包爱英;十世纪以前库莫奚历史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刘晓东;梲棬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5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1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