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新疆引进苏联农业技术的历史考察
本文选题:引进农业技术 + 特点与影响 ; 参考:《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摘要】:民国时期,新疆通过官方进口苏联农业机械、农业良种、聘请苏联专家、派遣留苏学生以及侨民来疆定居、边民交往等途径引进农业技术,内容比较丰富且实用先进。其应用推广变革了新疆农业的生产方式并增产增收,促进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农业近代化;同时,农业机械、航空灭蝗、中兽医药、家畜人工受精等技术应用及推广积累经验,为新中国初期大规模引进与推广应用苏联农业技术奠定基础。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引入良种仅起到改良地方品种提高产量的作用,优良杂种群在新中国才被利用,先后育成一批畜牧及作物新品种。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Xinjiang introduc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rough the official import of Sovie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gricultural varieties, the hiring of Soviet experts, the dispatch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expatriates to settle in Xinjiang, the exchange of frontier people, etc., which was rich in content and practical and advanced. Its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have changed the production mode of agriculture in Xinjiang, increased production and income, promoted mechanization, intensific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urther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erial locust contro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livestock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arge-scal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ovie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early stage of New China.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 introduc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only played a role in improving the yield of local varieties, and the superior hybrids were only used in New China, and a number of new livestock and crop varieties were developed successively.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新中国初期国际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10YJA770044)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中国初期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中苏科学技术合作为中心”(08CLSZ02) 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新中国初期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中苏科学技术合作为中心”(2010ZDXM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S-09;K29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丹慧;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2 肖西山,姚军,王利智;中国细毛养羊业发展战略[J];西北农业学报;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忠;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2 穆锋海,武高林;甘南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草业科学;2005年03期
3 许庆方,韩建国,董宽虎;我国草业发展简要回顾[J];草业科学;2005年04期
4 林茂兹,王静,肖国举;传统农业养地观与生态农业[J];草业学报;2005年01期
5 耿化敏;;从宏大叙事到实证分析:“1950年代的中国”研究热述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1期
6 阚耀平;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3年04期
7 徐旺生;我国近代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引进和发展[J];古今农业;1996年01期
8 张法瑞,李颖,王东春;20世纪中国对世界近现代农业的认识和研究[J];古今农业;2002年02期
9 曹幸穗;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J];古今农业;2004年01期
10 徐旺生;近代西方猪品种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J];古今农业;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强;华北型(双层充气)连栋塑料温室光环境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阚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迁移与区域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殷晓岚;20世纪苏南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梁亚荣;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朱洪启;二十世纪华北农具、水井的社会经济透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尹洁;西北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王安;中美法院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永德;科技组织制度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郑江平;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10 封玲;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花;敖汉细毛羊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2 陈艳涛;抗战时期大后方农业科技发展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3 包平;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研究(1897~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王荣霞;康雍乾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因俗治边”政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魏铭清;清代新疆南部地区的商业贸易[D];新疆大学;2003年
6 马省强;绵羊罩衣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性能和羊毛品质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万立明;革命根据地的科学与技术(1927—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丽娜;世界羊毛生产与贸易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优玲;中苏同盟与法美同盟关系之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10 鲁彦;金陵大学农学院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超;;民国时期新疆引进苏联农业技术的历史考察[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1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1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