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彝族土司联姻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本文选题:彝族土司 + 联姻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元代推行土司制度后,作为中央王朝所封的彝族土司,自认为最尊贵而不愿与同族其他等级通婚,但各地所封数目毕竟有限,因而其通婚半径涉及云、贵、川三省区,彼此之间构建起密不可分的姻亲网络集团。该集团与中央王朝的微妙关系使其能否有效地控制和巩固西南地区构成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自明代中期以来,彝族土司地区发生了急剧的社会变革,使原来森严的等级制度发生了变化,原先确立的联姻关系也难以维持,他们不得不变通传统的婚姻观念,族际联姻和跨等级联姻逐渐增多,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这种独特的联姻方式及其变化对西南地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Abstract]: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usi system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Yi Tusi, as a central dynasty, considered himself the most noble and did not want to intermarry with other classes of the same clan, but the number of seals in various places was after all limited, so the radius of the intermarriage involved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groups. The group's delic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entral dynasty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its ability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consolidate the southwest. On the other hand,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Tusi region of the Yi nationality has undergone a sharp social transformation, which has changed the original strict hierarchy, and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originally established has been difficult to maintain, and they have had to adapt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arriage. Ethnic marriage and cross-hierarchy marriage gradually increased, promoting the social progress in ethnic areas. This unique marriage and its changes have had an important and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outhwest.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明代至民国时期彝族婚姻形态研究”(批准号:09Z0086) 曲靖师范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明代至民国时期西南彝族上层联姻研究”(批准号:3ZD004)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约翰E.赫尔曼,田明新;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及清代早期对其进行改革的原因[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卫华;陈燕英;;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导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2 杨花;;明代渝东南地区土司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初探——以酉阳、石x+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蓝武;;广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改土归流开始的时间问题辨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谢本书;;刀安仁——近代土司的杰出代表[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朱映占;段红云;;民国凉山地区的保头制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彭福荣;;酉阳冉氏土司的沿革、族属与民族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龙雪梅;;以圩市窥探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 对清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吴忠军,梁建峰,胡海胜;民俗旅游区旅游资源浅析——忻城中华土司民俗旅游区开发研究之一[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吴忠军,梁建峰,胡海胜;民俗旅游区开发模式初探——忻城中华土司民俗旅游区开发研究之二[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吴忠军,梁建峰,胡海胜;试论民俗旅游区旅游产品开发——忻城中华土司民俗旅游区开发研究之三[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军;;元代惠水八番土司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王飞;;试析元政权的“因俗而治”民族法制思想[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7 程印学;清朝经营傣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9 秦树才;清代云南绿营兵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10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花;明代渝东南地区土司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晔;永胜土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魏万平;为文试论西南夷,半生走遍滇黔路[D];云南大学;2011年
5 冯海晓;明代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土司制度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吴金庭;守护民族的心灵[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雷长生;明代广西大藤峡地区“瑶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涛;两级跳跃:个体—群体—人类[D];苏州大学;2011年
9 肖霞;《白山司志》校注[D];广西大学;2011年
10 张煌罡;传承与变革—明代四川少数民族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明;;凉山发现明“播州营”石刻碑记[J];文物;1975年03期
2 王宝范;李辉;;评雍正时期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李朗;;我们相望于江湖[J];新一代;2007年08期
4 李良品;;明代西南地区土司进献大木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良怡;;一个美丽的传说[J];躬耕;2008年06期
6 ;西南地区观赏石资源调查与编图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J];宝藏;2009年12期
7 王连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天象历法调查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79年00期
8 何纪生;;略述中国古代铜鼓的分布地域[J];考古;1965年01期
9 ;《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简介[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04期
10 张国维;;晋西南地区发现一批小型佛道石造像[J];文物;199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s,
本文编号:2038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3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