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达齐遭清廷惩处说之由来补释——以“齐帕告状”故事的史实原型为切入点
本文选题:齐帕告状 + 巴尔达齐 ; 参考:《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表明,达斡尔族民间流传的"齐帕告状"故事是有其史实原型的。但为齐帕所控告而遭惩之人,却不是故事中所说的巴尔达齐,而是一个名为巴尔达楚之人。故此巴尔达齐曾遭清廷惩处的说法,应是源于人名的误传,而并非是出自时人对康熙年间在北京的部分精奇里氏达斡尔人迁回布特哈一事的妄揣。
[Abstract]:The relevant materials in General Yamen Archives of Heilongjiang show that the story of "Qipatell" circulated by the Daur people has its historical prototype. But the man punished for Zippa's charge is not Baldazi, as the story tells, but a man named Valda Chu. Therefore, the theory that Baldazi had been punish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should be due to the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name of the people, not from the speculation that some of the fine Daur people in Beijing during the Kangxi period moved back to Buteha.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古清尧;两个巴尔达齐说辨正[J];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2 古清尧;巴尔达齐遭清廷惩处说辨议——兼谈达斡尔族有关历史传说的虚幻与史影[J];民族研究;1993年06期
3 白杰;清开国史上的三个巴尔达齐[J];满族研究;1994年04期
4 满都尔图;;略论达斡尔族的氏族制度[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2期
5 赵展,吴梦龄;巴尔达奇墓碑的发现和碑文略释[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03期
6 古清尧;漫议巴尔达齐所尚“公主”的身籍、作“质”及名字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清尧;关于《清实录》记载的“索伦总管洪吉”[J];北方文物;1994年04期
2 丁石庆;;达斡尔族狩猎文化之成因分析[J];北方文物;2006年02期
3 丁石庆;达斡尔族人名说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02期
4 乌云格日勒;清代海拉尔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地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4期
5 苏钦;关于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6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J];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03期
7 丁石庆;达斡尔语渔业词汇与渔业文化历史变迁[J];满语研究;2002年02期
8 金鑫;;巴尔达齐遭清廷惩处说之由来补释——以“齐帕告状”故事的史实原型为切入点[J];满语研究;2010年01期
9 古清尧;两个巴尔达齐说辨正[J];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10 古清尧;巴尔达齐遭清廷惩处说辨议——兼谈达斡尔族有关历史传说的虚幻与史影[J];民族研究;199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松岩;早期鲜卑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孟盛彬;达斡尔族萨满教习俗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包梅花;雍正乾隆时期呼伦贝尔八旗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金玲;特莫呼珠村达斡尔族牧业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鹏;清代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管理研究(1636-1860)[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慧;清代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的设立及其职能[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王秀娟;莫旗达斡尔族聚居村落语言现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高莹;清前期黑龙江地方政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王艺丹;旅蒙商与蒙古城市的形成和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席塔娜;农村达斡尔族婚姻习俗的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金倩倩;清代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衙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崔书玉;清代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娜米娅;论敖拉·昌兴的乌钦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成康;;清入关前对黑龙江地区的征服和有效统治[J];黑河学刊(地方历史版);1985年01期
2 赵展,吴梦龄;巴尔达奇墓碑的发现和碑文略释[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03期
3 苏钦;明末清初分布在黑龙江中上游的达斡尔诸城屯[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鑫;;巴尔达齐遭清廷惩处说之由来补释——以“齐帕告状”故事的史实原型为切入点[J];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2 陈述;试论达干尔族的族源问题[J];民族研究;1959年08期
3 孟达;边哲;;祖国北疆的卫士——达斡尔族[J];中国民族;1981年07期
4 思沁;探索,寻求自己的路——介绍达斡尔族画家吴团良[J];美术;1987年09期
5 多涛;;达斡尔民族音乐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6 沈斌华,高建纲;达斡尔族的婚姻家庭制度及其演进[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安英;艺术集成志书编纂与乌春研究[J];内蒙古艺术;2002年02期
8 龚强;;黑龙江冰雪文化礼赞(十)——智慧、勤劳、勇敢、善良的达斡尔族(下)[J];黑龙江史志;2006年10期
9 曹晓凤;;达斡尔族歌曲的形成与发展[J];剧作家;2007年03期
10 那音太;色热;那音太;;达斡尔族“乌钦”《少郎和岱夫》节选[J];民族文学;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2 杨优臣;;达斡尔族抗日斗争述评[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3 莫日根迪;;达斡尔族的习惯法[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4 刘金明;;新时期达斡尔族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研究[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阿梅;崔明玉;王宇一;文历东;闫文瑛;旭日;;中国北方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人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徐日嗥;李晶;高焕芝;李树忠;杨禹平;齐立国;韩惠民;孔维波;程孝林;李英杰;;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报告[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7 刘越;黄耀江;李雪;王增光;沈光涛;冯金朝;;东北地区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Y-SNP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越;米佳;黄耀江;祁威;张琳霞;冯金朝;;赫哲族与邻近民族HLA-DRB1多态性的初步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董宪民;丁峰;侯波;;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四个少数民族成年人的体质调查与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优臣;;登科村的启示——关于富裕县友谊乡登科达斡尔族村的考查报告[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溪 李伟;达斡尔人:一本“鲜活”厚重的书[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周宁;我国首个达斡尔民族博物馆落成[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孙明 记者 孙艳;探寻达斡尔族饮食文化[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4 周洁邋何欣;鲁日格勒——达斡尔族舞蹈的瑰宝[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徐桂敬;深深眷恋这片土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6 辛语邋王立国;苏梅:妙手绘锦绣心剪刻春秋[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7 尹道强(作者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党校副校长);富民强村在达乡开创一个新思路[N];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
8 石钧邋记者 王宏伟;梅区棚改工作做到“四到位”[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孙明邋记者 王宏伟;探寻达斡尔族独特的饮食文化[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10 王山;民族姐妹共创文学奇葩[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吴东颖;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郭蕊;清代“达呼尔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白秀峰;蒙古族、达斡尔族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张勇;中国城市民族区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温有锋;西藏藏族起源初探[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胡卫军;东北萨满艺术与相关民俗[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改茹;新疆达斡尔族物质生活民俗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静;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岳小岭;斡包节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构[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宋明洁;新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浩;新疆塔城市区达斡尔族语言现状调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何丽文;清末民初边疆危机与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群;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民族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孟兰兰;达斡尔族社会变迁与幼儿家庭教育——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滕克乡后霍日里屯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郑仁顺;朝鲜族民歌《呼拉里》在达斡尔族社会中的流传与变化[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48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