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与国民党三次分裂
本文选题:李登辉 + 国民党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摘要】:李登辉在台湾执政的12年,是国民党历史上永远的伤痕,因为他一手打造了国民党三次分裂,并最终导致了国民党2000年的“总统”大选失败,从而拱手把政权交给了民进党。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深入分析国民党三次分裂的具体原因、经过和影响,试图说明李登辉是如何引导国民党走向自我毁灭的。国民党沦为在野党,并不是民进党正面打败了国民党,而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而且就败在它的党主席李登辉手上。李登辉的目的就是要搞垮国民党、公开走向“台独”。本论文希望通过对国民党的三次分裂的透彻分析,加深我们对李登辉顽固推行分离主义路线,破坏中华民族统一事业的历史认识,,同时希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判断和把握台湾局势的演变和发展方向,为目前反“台独”斗争和促进和平统一事业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Abstract]:Li Denghui's 12 years in power in Taiwan have been a permanent scar in the KMT's history, because he created the KMT's three splits and ultimately lost the KMT'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0, giving up power to the DPP.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specific causes, process and influence of the three splits of KMT, and tries to explain how Li Denghui leads the KMT to self-destruction. The KMT became an opposition party. It was not the DPP that defeated the KMT, but the KMT itself, which was defeated by its chairman, Li Denghui. The aim of the Li Denghui is to bring down the KMT and openly move towards "Taiwan independence." This paper hopes that through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three splits of the Kuomintang, we can deepen our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Li Denghui's stubbornly pursuing the separatist line and destroying the cause of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ause of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Judging and grasping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aiwan's situation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current struggle against "Taiwan independence" and promoting the caus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李登辉其人[J];世界知识;1999年16期
2 佚名;;李登辉其人[J];四川监察;2000年05期
3 陈宏;;“台独”祸首李登辉[J];决策与信息;2003年12期
4 章文哲;蒋孝勇和李登辉的亲与仇[J];海内与海外;1997年Z1期
5 吴陈耿;袁书琪;;李登辉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J];两岸关系;2009年06期
6 广隶;;扑朔迷离的台湾“总统”竞选[J];世纪;1996年01期
7 ;信息广角[J];理论导报;2000年05期
8 阎德民;王西昆;;学者从政的特有风格——台湾“总统”李登辉评介[J];领导科学;1989年01期
9 许桢;;马英九与李登辉20年的“恩怨情仇”[J];领导文萃;2008年17期
10 飞翼;;李敖:台湾政坛的异数[J];世纪行;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又参将军对记者谈话控诉国民党当局消灭异己[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建丰;;从马英九面临的挑战看国民党的前途[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纪欣;;从《反分裂国家法》论台湾第七次“修宪”中的公民复决问题[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奇英;;父亲带我当红军[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5 何克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6 ;“亚洲周刊”评连宋大陆行:“台独”走向衰败的开始[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一征;;我的父亲陈守一[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8 刘万路;;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的政治军事原因浅析[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9 刘正民;;国民党爱国将士喋血荆楚[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10 陈同生;;出入波涛里——抗战回忆录之一[A];戎马书生——陈同生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时寒冰;连战逐步走出李登辉阴影[N];华夏时报;2001年
2 邰文欣;李登辉的“大掌柜”沦为阶下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丁鲁;耻辱柱上钉千年[N];中国国防报;2001年
4 刘宏;彻底清除李登辉影响[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吴亚明;李登辉成“过街老鼠”[N];人民日报;2005年
6 王义伟;李登辉的三月 不好过[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陈四益;复旦校长李登辉[N];北京日报;2006年
8 刘宏;李登辉还有多少余温[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9 邰文欣;“台独教父”弃“独”引发震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马康庄 (台湾);李登辉贼心不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二姝;台湾当局两岸政治定位及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2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跃乾;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与战后台湾政治[D];厦门大学;2007年
4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6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7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默海;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别琳;保守政党与民初政制:进步党的政治参与及其与国民党的互动[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金龙河;两岸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韵旋;李登辉与国民党三次分裂[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亓萌;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七次“修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静;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8)新闻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高鹏翱;《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制定过程浅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范连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惩治腐败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顾树卫;蒋介石个人权力的发展演变(1927.4.18-1949.12)[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书琴;李登辉主政时期国民党之转型[D];河南大学;2010年
8 邓集s
本文编号:2053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5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