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票据的发展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变迁——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信用票据演进为考据
本文选题:信用票据演进 + 民族经济史 ; 参考:《东南学术》2012年05期
【摘要】: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的信用票据,见证了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程。票据的信用丧失也往往使历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蒙受经济损失,重物轻币的心理致使票据的流通时断时续。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发行的人民币,直接结束了解放前多种票据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流通的局面,使其人民免受票据贬值之害,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并促使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迁。更为重要的是,统一的票据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国家意识的形成,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的一致性。
[Abstract]:In history, credit instruments in minority areas witnessed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The loss of credit often causes the people in minority areas to suffer economic losses, and the psychology of heavy goods and light coins results in the intermittent circulation of bill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nminbi issued by the whole country directly ended the circulation of various instruments in the minority areas of Guizhou before liberation, protected its people from the depreciation of bill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minority areas toward prosperity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More importantly, the unified bill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ethnic minoritie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building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s the core.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信用票据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C790184)
【分类号】:K29;F83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析梁启超的虚金本位制货币理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钟祥财;;中国古代职务消费述评[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吴筹中;“大唐宝钞”辨伪——兼与卫月望同志商榷[J];财经研究;1982年06期
4 周远慧;黔军在护国、护法和北伐战争中的历史作用[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申满秀;维新运动与贵州教育近代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刘兴林;;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J];管子学刊;2007年03期
7 钟祥财;收入分配的激励消散效应——以中国古代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8 黄成;;论唐代发生钱荒的主要原因[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吴良宝;试论几种平首布币的形制关系[J];江汉考古;1998年02期
10 张宁;论晚清货币制度的诱致性变迁[J];江汉论坛;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达元;;论楚铜贝的起源和铸造技术的演变[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国明;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莫子刚;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连龙;《逸周书》源流及其所见经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立宏;《管子·轻重》篇的货币调控思想[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邓玉娜;清代河南的粮食贸易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瑞芳;论山西票号的经营制度与经营精神[D];河南大学;2003年
5 蒋晓冰;咸丰朝的财政危机与货币金融[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裴铁军;金代交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诗波;明代铜钱铸造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铁晓娜;宋前小说中的动物文献与小说母题[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邹亘;大帆船贸易的两端[D];清华大学;2005年
10 戴磊;山东革命根据地金融工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4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6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