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从宋元五姓番、八番罗甸地域分布演变看元初边疆民族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6-26 00:36

  本文选题:西南蛮 + 五姓番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宋代西南蛮五姓诸番地域分布及其与羁縻州对应关系的分析,认为他们与顺化王等三十九部都是唐代西赵蛮诸部的后裔,一直生活在西赵蛮诸部原来的地域范围内,即今贵州黔南、黔西南及安顺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南宋时演变为八姓番与罗甸国。元初废除唐宋以来的羁縻州号,对八番罗甸地区实行新型统治方式,在今惠水县一地集中安置八番罗甸九安抚使司,原管一千多个洞寨,除罗甸国旧地改隶云南普安路,程、韦二番旧地改隶广西来安路外,重新归并设置为三十多个蛮夷长官司,交给元朝派驻的"管番民总管府"直接管理,九安抚使亲辖地只限于今惠水县的部分地区,自治权力被收束架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控制向基层延伸。这是宋元之际边疆民族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之一。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anwu surnam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with Jimi states in the Song Dynasty, this paper holds that 39 of them, including the King of Hue Hua, are descendants of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of the Western Zhao Dynasty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have been living in the original regional scope of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of the Western Zhao Dynasty. In other words, most areas of Qiannan, southwestern Guizhou and Anshun are now in Guizhou.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evolved into the eight surname Fan and the country of Luodian. In the early Yuan Dynasty, the Jimi state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as abolished, and a new type of rule was implemented in the area of Pu Luodian. In this Huishui County, eight Panluodian and nine pacified emissaries were placed in a centralized place. They were formerly in charge of more than 1,000 Dongzhai villag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old land of Luodian State being transferred to Pu'an Road in Yunnan Province, Cheng. Wei Erfan's old land was transferred to the Laian Road in Guangxi, where he was reorganized and set up as a department of more than 30 barbarian governors, who were handed over to the "people'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fice," which was stationed in the Yuan Dynasty, for direct management. Nine appeasements limited the prefecture to some areas of today's Huishui County. The autonomous power was taken over and the central control of the frontier ethnic areas extended to the grass roots. This is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border ethnic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one of the major reform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史继忠;;八番沿革考[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2 史继忠;;罗殿国非罗氏鬼国辨[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4期

3 史继忠;罗殿国与阿札遗址[J];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03期

4 胡克敏;;唐代黔中地区的罗殿国[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刘翠红;;《聊斋志异》素材来源五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吴良宝;;战国韩魏铭文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何丽华;东汉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陈隆文;;“垣”字圜钱地望考辨[J];安徽钱币;2008年02期

7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颜建华;;灿烂的黔中史前文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李姝;;陆机籍贯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李霁;;从《哀郢》中的地名看屈原的一段流放行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增午;;豫北长城遗址的探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2期[C];2009年

2 王克松;;布依族饮食文化概说[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子今;;论杨仆击朝鲜楼船军“从齐浮渤海”及相关问题[A];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铭;;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对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肖建新;;因时·民本·尚德——试论刘基的法制思想[A];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C];2006年

8 陈业新;;“勃、碣之间一都会也”——秦汉时期燕蓟地区的交通地理[A];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第七届年会会议论文(会议用)[C];2009年

9 陈晓捷;穆兴平;;秦汉铭刻丛考[A];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第七届年会会议论文(会议用)[C];2009年

10 庞任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秦郡县封泥的文化价值[A];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第七届年会会议论文(会议用)[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本海;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钱国权;清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慧;僧一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吴斌;守望的距离——黔中屯堡的历史与文化观察[D];云南大学;2010年

5 赵林涛;卢纶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6 卢百可(Patrick Lucas);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姚胜;明代土鲁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蓝广胜;羌族火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艾蓉;宋朝大名府军事地位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杨柳;北宋的北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彭兰花;清代江西闺秀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于化成;清代沂沭河中上游水环境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春艳;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8 王蕊佳;河北易县开元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荣蓉;江汉平原南部民居与聚落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郭亚楠;胶南山地传统村落及建筑文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国瑜;唐代前期南宁州都督府与安南都护府的边界[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2 李颖;清代台湾儒学文化的地域分布及原因[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张俊峰;董春燕;;明清时期山西民间信仰的地域分布与差异性分析[J];中国地方志;2006年07期

4 王耀生;明清时期山东进士地域分布特点及与经济、区位、民风的关系[J];中国地方志;2005年09期

5 尤中;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J];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6 林超民;唐前期云南羁縻州县述略[J];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7 史继忠;;八番沿革考[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8 史继忠;试论“东谢”、“rB柯蛮”及“西南蕃”等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成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0期

9 范宏贵;;古人对民族的识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10 潘雄;蔡理才;;冼夫人的族属及俚人遗裔考[J];岭南文史;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立志;;武当山进香习俗的地域分布刍议[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俊峰;;明清时期山西民间信仰的地域分布与差异性分析——以明清山西地方史志资料为依据[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文睿;;海洋对闽越社会发展的影响[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文睿;;海洋对闽越社会发展的影响[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本文编号:2068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68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