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苏州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9 20:46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苏州民俗文化 ; 参考:《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①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文化底蕴深厚,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大致分为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民俗,丰富多彩的消费习俗,主要体现在苏州人的衣食住行上,丰富多样的人生礼仪习俗,纷繁复杂的岁时节令民俗,十分兴盛民间信仰习俗等等类型。苏州民俗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农业性特点;苏州民俗文化深受“水”体特性的影响;苏州民俗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苏州民俗具有与时俱进性,发展变化快;苏州民俗生态民俗链性明显等重要特征。新型城镇化对苏州民俗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使苏州民俗文化发展了变化,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文章从文化生态与活态传承角度提出苏州民俗文化保护理念,并且对苏州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Abstract]:"Culture is the blood of the nation and the spiritual home of the people. In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to raise a new climax of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culture in leading fashion, educating people, serving society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a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Suzhou ha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rich and colorful folklore culture." It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labor folklore based on productive labor, rich and colorful consumption customs, mainly reflected in Suzhou people's clothing, food,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rich and varied life etiquette customs,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seasonal folklore, Very prosperous folk belief custom and so on type. Suzhou folklo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folklore culture; Suzhou folklore culture has strong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uzhou folklore cultur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water" characteristics; Suzhou folklore has strong cohesion; Suzhou folklo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hanging quickly, and the ecological folklore of Suzhou is obviously chained. The new urbanization has a great impact on Suzhou folk culture, which makes Suzhou folk culture develop and change, so it needs to be protected and passed 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uzhou folk culture protection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ecology and living state inheritance,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conception to Suzhou folk cultur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鹏;;新型城镇化和文化产业[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3年08期

2 张士闪;;“顺水推舟”: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忘却乡土本位[J];民俗研究;2014年01期

3 姜德辉;杨玉娟;;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J];人民论坛;2014年08期

4 陈祥健;;新型城镇化:三个范畴的哲学思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伍长南;徐颖;;加快福建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曾群华;徐长乐;;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14年06期

7 华生;;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与路径[J];中国西部;2013年07期

8 肖凌云;;生态为本,走新型城镇化之路[J];中国西部;2013年07期

9 胡宏;付敏;胡静;黄迪;;新型城镇化托起“中国梦”[J];中国西部;2013年07期

10 辜胜阻;;新型城镇化的难点是人的城镇化[J];中国西部;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3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83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83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