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质的研究——从《民族志:步步深入》看教育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
本文选题:质的研究 + 民族志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摘要】:民族志是教育人类学的根基,美国教育人类学家费特曼(D.M.Fetterman)是公认的对民族志研究方法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作为一部民族志研究的指导用书,他的《步步深入》可谓是颇具深入浅出、条理清楚、逻辑紧凑、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整个书的写作中,它不仅给了真正熟练的民族志工作者极具借鉴价值的参考意见,还给了初学民族志研究者以引人入胜的框架和叙述,以及排疑解惑的勇气和信心。
[Abstract]:Ethnography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D. M. Fetterman, an American educational anthropologist, is recognized as an expert who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ethnography research methods. As a guide book of ethnography, his "step by step deepening" can be described as "deep and simple", "clear", "logical compactness" and "strong maneuverability". In the whole writing of the book, it not only gives the truly skilled ethnographers valuable reference advice, but also gives the researchers of nascent ethnography a fascinating framework and narration, as well as the courage and confidence to dispel doubts and doub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分类号】:K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卫疆;;关于新疆诸民族起源、形成问题研究方法的一点思考[J];西域研究;2008年03期
2 乔新华;;四种鲜为人知的专志与明清以来的洪洞问题研究[J];中国地方志;2006年08期
3 宝音初古拉;;察哈尔历史研究相关问题简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李菲;;以“自述”之名:一个实验民族志写作个案——刘尧汉与《我在神鬼之间——一个彝族祭司的自述》的叙事建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建新;;宗教民族志的视角、理论范式和方法——现代人类学研究诠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田中宏巳;刘世哲;邢玉林;;1980年日本研究北亚史概况[J];世界民族;1982年03期
7 ;第五届中国暨国际满学研讨会召开[J];历史档案;2005年04期
8 曹文柱;刘小平;;拓跋鲜卑早期史研究的新创获——读田余庆著《拓跋史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卢万发;;方志学的研究方法[J];广西地方志;2006年05期
10 张佳生;;中国满学的发展道路——在“首届中国满学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J];满族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现江;;嘉绒研究综述(初稿)[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2 白友涛;;社会学视野中的回族学——也谈回族学的学科属性和方法论[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钱杭;;用地方资料构筑的区域社会史——萧山湘湖史的资料基础[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伟华;;对回族民俗研究现状的思考[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谢小冬;王希隆;周瑞霞;马克君;;回族学研究新视角——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万斗云;;研究夜郎的体会[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新疆龟兹学会副会长、新疆大学教授 孟楠;未来龟兹学发展新的学术增长点[N];阿克苏日报;2008年
2 记者 鲍一飞 王浩;《南宋史研究丛书》编纂工作拉开帷幕[N];杭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3 宏英;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哈斯巴根;18—20世纪前期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李德山;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贾英仙;散杂居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教育人类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陶格斯;察哈尔服装风格特征之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冯鑫庭;现代教育背景下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苏雅拉图;蒙古族驯养犬之习俗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湘娟;20世纪50年代新疆哈萨克族社会文化转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董永强;三至八世纪吐鲁番地区的容量单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何生海;张家川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汤凤云;民国时期呼伦贝尔地区移民研究(1912—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9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