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峡江地区环境对楚人生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4 21:01

  本文选题:楚人 + 巴人 ; 参考:《江汉论坛》2010年05期


【摘要】:楚人到峡江地区以后,主要占据长江及其支流的沿岸地区,其聚落就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低海拔地区。楚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坪坝台地以及缓坡地,使用先进的铁制生产工具,主要发展旱作农业,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种植水稻。渔猎经济虽然存在,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家畜在肉食资源中的比例有所上升。楚人控制了巴人的盐卤资源,制盐业成为楚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After the Chu people went to the Xijiang area ,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branches mainly occupied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y , and its settlement was distributed in the low altitude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y . The Chu people made full use of the Pingba platform and the gentle slope land , using advanced iron production tools , mainly developing the dry farming and planting rice in the areas under the condition . The fishing and hunting economy is not dominant ,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livestock in the meat food resource is increased . The Chu people have controlled the salt and brine resources of the Ba people , and the salt mak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u State economy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楚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先秦时期三峡地区的文化变迁”项目成果(07JA780002)
【分类号】:K29;K8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尚明;楚文化的西渐历程——兼论楚文化的“峡区类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小平;试论三峡地区大溪文化的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J];江汉考古;1998年02期

2 陈文武;长江三峡地区史前美术探谜之一——秭归柳林溪遗址发现小型石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杨华;长江三峡地区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黄尚明;楚文化的西渐历程——兼论楚文化的“峡区类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杨权喜;论西陵峡古代日用炊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炳清;巴、楚关系诸问题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洪;大溪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尚明;楚文化的西渐历程——兼论楚文化的“峡区类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卢德佩;当阳磨盘山西周遗址试掘简报[J];江汉考古;1984年02期

3 胡雅丽,王红星;秭归官庄坪遗址试掘简报[J];江汉考古;1984年03期

4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白狮湾遗址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1999年01期

5 杨权喜;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J];江汉考古;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荣华;;巴人五姓探源——兼论早期巴人生存的社会条件[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1年00期

2 赵静;;《华阳国志》中的巴人语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8期

3 邓晓;;论巴人与“土船”[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邓晓;;论廪君与盐水女神[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张正明;先秦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兼论楚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J];民族研究;1983年05期

6 田敏;;楚监巴地域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杨铭;土家族与古代巴人的历史文化渊源[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2期

8 辛艳;;巴人来源的历史传说[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9 王煜;;巴地氏族制在秦汉及其以后时期的遗存[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10 黄尚明;;峡江地区环境对楚人生计的影响[J];江汉论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玉隆;田泽;;夜郎国史研究[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彬徽;;论姑蔑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通讯员 罗先余 本报记者 王帅 陈圣强;一枝四叶:汉水巴人之谜[N];陕西日报;2010年

2 罗先余;跨越1300年横亘的岁月——汉水巴人巴文化溯源[N];安康日报;2010年

3 邓晓;巴人“土船”小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古滇国的主体民族是何种民族[N];云南政协报;2005年

5 戴宇立;巴文化的多元传播探究[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方正 实习生 叶萃 通讯员 梁宇;粤西发现南江文化走廊[N];南方日报;2004年

7 杨茜;百越的形成与演变[N];云南政协报;2004年

8 黄柏权;一个土家山乡的真实记录与深度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郭福亮;土家族“覃”姓来源考证[N];西部时报;2011年



本文编号:2097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97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