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吐蕃王朝人口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6 15:08

  本文选题:吐蕃 + 人口 ; 参考:《中国藏学》2012年01期


【摘要】:根据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的历史生态与人文环境,吐蕃户均人口系数约为4,少于中原地区;吐蕃王朝时期在军事部落制度下大致每3户出1士卒。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估算,除去新占领区所控制的人口,吐蕃王朝本土人口当在350万左右。此外,吐蕃社会中亦存在"不在籍"人口,其具体情况与中原地区有差异。在这些人口中,战争移民约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强,而战争移民所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对后世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口及分布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ecology and human environment of Tibetan Plateau, the average population coefficient of Tubo was about 4, 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of Central Plains. Using these data, it can be estimated that, excluding the population controlled by the newly occupied territories, the indigenous population of the Tubo dynasty should be about 3.5 mill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also a "non-resident" population in the Tibetan socie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se populations, war migran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changes caused by war migrant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Tibetan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C924.2;K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范学辉;;“将从中御”始于宋太祖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凌家民;略论唐代的科举、任官制度与书法艺术[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9 张玉璞;隋炀帝与南北文化交融[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10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楼;;唐宣宗朝地方政局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2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于赓哲;;唐代人均食盐量及盐的使用范围[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麻国钧;;供盏仪式考略[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3 张天莉;司空图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4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姜清波;仕唐三韩人事迹考述[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白爱平;韩PS和他的诗歌[D];西北大学;2002年

8 于海平;柳宗元与中唐儒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钟福安(Adisorn Wongjittapoke);泰国华人社会的形成述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伟洲 ,黄颢;白兰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木才;;关于“苯神血祭”仪轨与都兰吐蕃古墓——吐蕃殡葬文化研究系列之一[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03期

2 廖德广;;南诏国的治国之道[J];大理文化;2011年07期

3 潘世杰;;西藏铸币史话(上)[J];收藏家;2011年09期

4 杨晓荣;索朗玉珍;;藏族传统测量方法探析[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5 陈东;;试论藏彝走廊“夷”类人群入唐后的去向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波;;广阔的天空:坚实而想象的——读任乃强先生作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2 乌兰;;印藏蒙一统传说故事的由来[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3 何自安;龙仕蛟;;五尺道——中原与南诏和谐之道[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悦梅;;甘州回鹘与周边政权的关系及其特点——甘州回鹘历史区域地理分析[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字应军;;关于南诏拓东城的一些问题[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6 赵小平;;滇盐与政治、军事及边疆问题的关系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7 李锡龙;;徐霞客游丽江日记中的社会学价值探讨[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马丽敏;;藏区雕版印刷概述[A];高校信息理论研究[C];1997年

9 曾干;;略论西夏古都银川[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张庆芬;;浅谈南诏国[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健礼;浅议“仲、德乌、苯”在古代吐蕃社会中的作用[N];西藏日报;2007年

2 吴健礼;浅议“仲、德乌、苯”在古代吐蕃社会中的作用(二)[N];西藏日报;2007年

3 廖东凡;吞米·桑布扎创制藏文[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邵全才;青海“都兰吐蕃、吐谷浑文化保护中心”竣工[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张健;苍茫藏地史 千秋家园心[N];人民日报;2009年

6 吴健礼;漫话古代中原地方与青藏高原铁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7年

7 任新建;藏族饮茶历史小考[N];西部时报;2004年

8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 张云;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卓尼历史沿革[N];民主协商报;2005年

10 许新国;吐谷浑领地与吐谷浑王[N];青海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1993年

2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扎西当知;吐蕃噶氏家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王洁;黠戛斯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冯智;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文学;吐谷浑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姜丹;《南诏德化碑》意识形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耀;晚唐五代的河陇吐蕃[D];兰州大学;2011年

2 梁向阳;民国时期广东人口问题浅探[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杜丽理;南诏与唐朝、吐蕃及东南亚地区关系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康珠才让;吐蕃末代赞普墀达玛吾东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桑吉加措;简述藏族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D];西藏大学;2009年

6 万玛东智;吐蕃僧相钵阐布云丹述评[D];西藏大学;2011年

7 朗吉卓嘎;吐蕃止贡赞普和朗达玛灭教之比较[D];西藏大学;2011年

8 张宁;古代中国对西藏的统辖与英俄侵略西藏的实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志鹏;唐代吐谷浑民族迁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赵志龙;突骑施汗国的兴衰及其与周边政治势力的关系演变[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3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103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