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天津意租界报刊的产生及影响探究

发布时间:2018-07-20 10:02
【摘要】:天津意租界的报刊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与天津其他租界报刊相比,意租界报刊的形成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是大多数报刊的最初创设地址并不在意租界,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或各种需要转移到意租界出版;二是意租界的报刊全是中文报刊,且并非由意大利人创办。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笔者发现主要是由于意国本身新闻事业比较落后、华人始终占据意租界居民主体、高雅的市政环境与宗教传统以及租界当局的特殊保护所致。总体而言,意租界报刊给历史带来的正面影响远高于负面影响,不仅在引导抗日舆论、争取民族独立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促进华北农村复兴、丰富人们日常生活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Tianjin Italian concession came into being after the 1920s. Compared with other concessio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Tianjin, the formation of Italian concessio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has it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first, most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did not care about the original location of the concession. Only for various reasons or needs to transfer to Italian concession publishing; second, Italia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re all Chinese, and not by the Italian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backward news in Italy, the Chinese always occupying the main body of Italian concession residents, the elegant municipal environment and religious tradition, and the special protection of concession authorities. In general, Italian concessio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have brought far mo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history, not only in guiding anti-Japanese public opinion and fighting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but also in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val of North China. Enriching people's daily live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G219.29;G239.29;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贵儒,陶琴;日伪在华北新闻统制述略[J];民国档案;2003年04期

2 王薇;;近代天津租界报刊的产生及影响[J];新闻知识;2006年04期

3 唐绪军;意大利报业:过去和现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曙东;;近代流民入城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昕欣;;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以天津为例[J];城市地理;2012年S1期

3 高相铎;季萍萍;张斌;王艳霞;李新;;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互动机制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4 朱清河;;延安时期根据地新闻宣传的传播学检视[J];当代传播;2009年05期

5 韩红星;;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报业生存——以民国《北洋画报》为研究对象[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6 赵永华;;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官方和民间在华出版报刊的历史考察与简要评析[J];俄罗斯研究;2010年06期

7 金兵;;1940年代后期官方职业介绍机构与中国社会就业问题[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0期

8 尹美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津门拐卖儿童现象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9 黄厚珍;;斯诺思想与时代精神[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李永芳;;清末家族制度衰落的征象及其经济动因[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曙东;;近代入城流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永华;;沙俄在华办报史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5 汪前军;《大公报》(1902-1916)与中国广告近代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浩贤;地方自治的主张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7 赵雪波;战地记者论[D];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

8 李东晔;从“租界”到“风情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10 刘露;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华;抗战期间西方记者在华活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峗;抗战时期来华的三位美国左翼妇记者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嘉树;西方人眼中的红色中国[D];安徽大学;2011年

5 王冉冉;天津意租界历史街区景观环境艺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侯凯;天津南市地区市井空间及市井文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康;天津原日租界规划沿革初探[D];天津大学;2010年

8 宋静;天津原日租界区的形态演变与空间解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张晶蕊;天津五大道洋房花园的保护、利用[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张冰;地域文化特色在天津报纸中的呈现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飞;旧中国的租界与报纸[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晶;;土家族婚庆服饰探析[J];广西纺织科技;2009年03期

2 李靖莉;;黄河三角洲移民的特征[J];齐鲁学刊;2009年06期

3 吴雨亭;李纶;陈红梅;;云南哈尼族服饰特征探析[J];艺术探索;2009年05期

4 星全成;再论藏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J];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5 高正蓓;;从“绕三灵”看白族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8期

6 刘涛,张志光;徐州历史文化的典型特征及对后人的重大影响——简论汉代文化的基础与轴心(一)[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林俊华;康定锅庄的历史与特征[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8 黄达远;戢广南;;试论兵团屯垦城镇的特征[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2期

9 金禹彤;;论朝鲜族饮食及其文化特征[J];理论界;2009年10期

10 王美英;方志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图书情报知识;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若亚;;《天津人口研究》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2 王伏平;;民国时期吴忠回商及商号[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玲;;略论北京“首都圈”的形成与作用[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4 何力;;民国时期北平的对外贸易[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秋叶;凌辱的另一面[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吴学婵;追溯历史轨迹 探求发展规律[N];天津日报;2004年

3 ;别让历史的遗珍在城市中消失[N];中国艺术报;2003年

4 杨大辛;天津的外国租界[N];天津日报;2004年

5 ;提供决策参考 突出信息服务[N];天津日报;2008年

6 武志成   ;保护历史风貌挖掘天津特色[N];天津日报;2004年

7 赵伊;天津的炉房和公估局[N];金融时报;2004年

8 张存信;天津小站稻史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张连杰;挖掘津味文物提高文化品位[N];天津日报;2004年

10 张连杰 张建珠;首部民俗志将问世[N];天津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毅;明清天津盐业研究(1368-1840)[D];南开大学;2009年

2 佳宏伟;区域分析与口岸贸易[D];厦门大学;2007年

3 王印焕;1911-1937年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明;浦江“义门郑氏”家庭教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丽;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汉族生活民俗[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肖晓虹;天津近代邮政的产生及其发展研究(1878-1928)[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佘振文;近代湖南(1840-1919)灾荒时期粮食价格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敏;民国时期新疆与祖国内地贸易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3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133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