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吐蕃王朝的分裂与灭亡

发布时间:2018-08-06 18:40
【摘要】:文章以吐蕃赞普朗达玛(乌依冬丹vuvi dum brtan)薨后仍有两脉后裔自居正统行使吐蕃政权为引,导引出以汉藏文献史料典籍、外文专著考据论述,交叉辩证了佐藤长、山口瑞凤、伯戴克及理查逊等藏学者研究的优劣。笔者认为,在欠缺可信第一手史料之情况下,仅能仰赖后期的教法史料、片断残缺的敦煌文献,以及因外交中断致记载紊乱的汉文史料等,造成后世对吐蕃的衰亡过程有诸多误解。因此,需以汉文史料记载为基准,如唐蕃边境往来文书记录等,并参酌如藏文教法史、敦煌文献、碑铭、简牍等藏文文献,再核对时代背景予以佐证,如是方能得以相互印证、补阙且纠缪。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Tibetan Zamprandama (after vuvi dum brtan) death of Wuyi Dongdan still has two veins descendant as orthodox to exercise the Tubo regime as a guide to the Han and Tibetan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eign monographs textual research, cross-dialectical Sato, Yamaguchi Ruifeng,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ibetan scholars such as Berdack and Richardson. In the author's opinion, in the absence of credible first-hand historical data, we can only rely on the later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the fragmentary Dunhuang documents, an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have been disordered by the interruption of diplomacy,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decline and death of Tubo in later genera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s a benchmark, such as the records of the border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ang and Tibetan languages, and to refer to the Tibetan literature such as the history of Tibetan teachings, Dunhuang documents, inscriptions, bamboo slips and other Tibetan literature, and then check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o prove them, so as to be able to confirm each other. Supplement the que and correct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译注(十六)[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2 卢西安诺·彼特克,宋秀芳;关于吐蕃王朝解体的几个问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冠群;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吐蕃社会文化“失实部分”之研究[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2 杨军财;;唐蕃时期“主权”归属探微[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3 戴发望;;后弘期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J];中国藏学;2006年03期

4 陆离;;吐蕃驿传制度新探[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5 朱悦梅;;吐蕃王朝人口研究[J];中国藏学;2012年01期

6 陆离;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3年01期

7 刘满;;西秦乞伏飞桥有关问题辨正[J];敦煌学辑刊;2012年01期

8 陆离;;U饽┮粢蹇糩J];敦煌研究;2009年04期

9 张辉;;《王昭君变文》创作时间考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10 包铭新;崔圭顺;;唐代礼官服色考——兼论《步辇图》的服色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陆庆夫;陆离;;论吐蕃制度与突厥的关系[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陆离;;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袁志鹏;论唐代三受降城和盐州城的修筑[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毛措;聂赤赞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璞;藏族史学思想论纲[D];云南大学;2002年

6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凡建秋;藏传唐卡绘画风格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9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齐德舜;U厮Up家族世系史[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平;唐宋之际河西地区的U饽┛疾靃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耀;晚唐五代的河陇吐蕃[D];兰州大学;2011年

3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田华;敦煌莫高窟唐时期耳饰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5 王百岁;唐蕃战争新探[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宁;古代中国对西藏的统辖与英俄侵略西藏的实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重;西藏和平解放后汉藏音乐、舞蹈文化交流[D];西藏大学;2008年

8 杨建英;吐蕃末代赞普赤达玛乌东赞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周毅;唐蕃舅甥关系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10 陈粟裕;榆林25窟一佛八菩萨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王昭君变文》创作时间考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2 朱悦梅;;吐蕃王朝军队给养方式探蠡[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3 王晓燕;关于唐代茶马贸易的两个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周保明;;高仙芝的活动轨迹与开天之际战略局势的转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林冠群;;吐蕃“zhang gsum blon bzhi”考疑——吐蕃众相制度探微[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6 林冠群;;吐蕃“尚论掣逋突瞿”考释——《新唐书·吐蕃传》误载举隅[J];中国藏学;2008年03期

7 杨铭;;近30年来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8 周伟洲;;唐代吐蕃与北方游牧民族关系研究[J];西北民族论丛;2010年00期

9 吴丰培;;唐代吐蕃名相禄东赞后裔五世仕唐考[J];西藏研究;1983年04期

10 佘贵孝;;唐与突厥、吐蕃对峙时期的固原[J];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心愚;;吐蕃入滇与滇藏交通的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王显;王明贵;王小丰;;唐与南诏及与吐蕃的和亲比较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天生;;藏学·敦煌学·徽学[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双智;;陕西长武昭仁大殿[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5 齐东方;;都兰吐蕃墓群[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李文实;;中国历史上唐与吐蕃的关系[A];唐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7 吴力群;;对唐代葡萄镜中佛教文化特色的认识[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8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郭亮;;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探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玉成 特约记者 赵小鹏;加大对都兰吐蕃古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3 ;漫话茶文化在青藏高原的传播与发展[N];西藏日报;2007年

4 顾建国;论张九龄的文儒风范及其导向意义[N];韶关日报;2008年

5 记者 次旦卓嘎 实习记者 多吉玉珍;藏东吐蕃石刻雕像研究取得新进展[N];西藏日报;2009年

6 万毅;《吐蕃文明面面观》[N];甘肃日报;2003年

7 记者 孙雅莉;我国已建成现代藏学学科体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周建英;学习传达会议精神 促进藏学事业繁荣[N];凉山日报(汉);2010年

9 俞文;三十八年艰辛耕耘 探索“理论保藏学”[N];科技日报;2010年

10 小卢;钢笔收藏学问不浅[N];中国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1993年

5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7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左之涛;试论唐代羁縻州与正州的转换[D];鲁东大学;2006年

3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10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8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168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