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徽州族田地权的双层分化
[Abstract]: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Chinese society have changed. Accordingly, the Huizhou ethnic field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the total land system.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 ancestral hall or the court gradually lost its strong position to the tenant farmers; the double layer land rights were divided and gradually deepened, and the simple patriarchal land ownership was broken down.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ivision of ethnic land rights was more common, the clan mainly held the field bottom right of the clan field, and the land area right was mainly divided by the tenant farmers; the Huizhou ancestral temple could only participate in the land tenancy and transaction as an ordinary land owner.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居蜜;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法制度与土地占有制——兼评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J];江淮论坛;1984年06期
2 赵华富;歙县棠樾鲍氏宗族个案报告[J];江淮论坛;1993年02期
3 王瑞芳;;没收族田与封建宗族制度的解体——以建国初期的苏南土改为中心的考察[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4 刘淼;清代徽州歙县棠樾鲍氏祠产土地关系[J];学术界;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贞芳;徽州谱牒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赵华富;论当代徽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周致元;;明代徽州官府与宗族的救荒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郑小春;;清代徽州的民间合约与乡村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顾建娣;;淮北的宗族与捻军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周礼;范成梅;;徽商与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5 张鹏;张安录;;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高建国;聂高众;刘惠敏;;论绿色减灾[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金铮;;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邱建立;民国时期租栈制度在苏南的动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少筠;民国福建永佃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许剑峰;基于政策法规体系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青;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5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7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景芳;元代山东宗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小强;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淼;徽商鲍志道及其家世考述[J];江淮论坛;198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毓骅;徽州绩溪[J];寻根;2004年01期
2 唐力行,徐茂明;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3 潘小平;徽州老祠堂[J];江淮文史;2005年01期
4 梁茵;徽州古城歙县[J];中国外资;1996年12期
5 王振忠;银桂树下的断想[J];读书;1995年01期
6 朴元q,
本文编号:2181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18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