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叭真及其与坤真、坤壮和陶真关系的重新解读
[Abstract]:Zhengbha is the founder of Meng Leng Kingdom in Xishuangbanna history, the Dai people in Xishuangbanna and many scholars in China who study Dai history, as mentioned in the Dai historical book "Leng Shi" in Xishuangbanna, Yunnan Province. Bai Zhen established the first Dai nationality in Xishuangbanna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基金】: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民族史》(项目批准号:07BSS009)内容之一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远章;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89年01期
2 谢远章;再论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90年03期
3 何平;;傣泰民族起源再探[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4 张公瑾,陈久金;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亭;;论元明清时期中老边地民族与疆界发展变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耿德铭;;哀牢族属百年争议的再认识[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忠良;;傣族作家文学的奇葩——刀安仁叙事长诗《抗英记》[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何平;;壮泰族群的分化与现代傣泰诸民族的形成[J];东南亚纵横;2010年12期
5 谢远章;从素可泰碑使用干支看泰族族源[J];东南亚;1983年00期
6 刘稚;东南亚泰佬族系民族源流初探[J];东南亚;1986年03期
7 谢远章;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89年01期
8 申旭;澜沧国问题研究[J];东南亚;1989年03期
9 谢远章;再论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90年03期
10 余定邦;读陈序经教授的《泐史漫笔》[J];东南亚;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刚;;中国傣族的民族特征再考——田野考察的视野所及[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戴红亮;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艾菊红;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程印学;清朝经营傣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刀伟;傣族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董印红;西双版纳傣族女性观念及其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饶睿颖;泰国北部泰庸人的形成及历史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智;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清迈园林植物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2 陈红升;传统仪式与现代适应[D];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
3 何霜;壮语、泰语亲属称谓之文化内涵[D];广西民族学院;2002年
4 曾光;掸族起源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5 焦建新;汉语、泰语亲属称谓及其文化内涵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彩棉;吉祥的展演[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武向峰;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印度支那政策考述[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洋;冷战时期老挝政治格局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磊;明代嘉靖至万历间中缅冲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赵繁星;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印度支那的隐蔽行动:1953-1960[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远章;从素可泰碑使用干支看泰族族源[J];东南亚;1983年00期
2 蔡文枞;老挝的行政区划演化[J];东南亚;1987年01期
3 谢远章;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89年01期
4 谢远章;再论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90年03期
5 何平;“掸国”不是傣掸民族建立的国家——关于“掸国”问题的再考察[J];东南亚;1998年04期
6 何平;越裳的地望与族属[J];东南亚;2003年03期
7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年01期
8 何平;越裳不是泰老民族的先民[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9 罗美珍;从语言上看傣、泰、壮的族源和迁徙问题[J];民族研究;1981年06期
10 马曜 ,缪鸾和 ,张寒光;傣族封建领主制与周秦社会的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198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英;余乃金;;古汉语中词与短语之辨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俊杰;;高师“古代汉语”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7期
3 陈要男;;论古代汉语中联合式复音词多于其他复音词的原因[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4 饶睿颖;;论早期泰北泰庸人的形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周瑶;;《古代汉语》教学与字理教学之开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6期
6 庞光华;;训诂学新证六篇[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刘俊英;;浅谈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的作用及古今差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8 廖扬敏;;流程分析与案例分析在诗词格律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9 唐亚唯;;夜宿清迈府——“我在泰国教汉语”系列之五[J];湖南教育(中);2011年06期
10 陈明富;;东汉至宋汉语异同比类形比句句式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美珍;;车里译语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2 张元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等级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3 曹成章;;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土地形态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4 王承格;王利生;;云南西双版纳大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唐长寿;;汉画“荆轲刺秦王”图的重新解读:东汉士子集团的“不合作”思潮[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孝蓉;;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兰纳民族三种常用金合欢属(Acacia)植物的传统利用知识比较[A];《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傣医傣药专辑(二)[C];2008年
7 史存莲;罗青华;于静淼;孙劲旅;张辉;陈勐;周玉玲;陈军;关凯;顾建青;汤蕊;程璇;周俊雄;文利平;李宏;王良录;尹佳;;西双版纳地区家庭螨类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吴秉璞;;西双版纳傣族原始社会时期婚姻形态试探[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9 胡爱国;刘晓梅;张琼珠;余丽新;木兆慈;何美琼;;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冯瑜;;从两份家谱看“帕西傣”的形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小冰;云南西双版纳将建国家橡胶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王慧琼;三天10万人感受西双版纳风情[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董瑜邋高胜峰;傣乡盛开文明花[N];中国邮政报;2007年
4 赵忠;国际天胶产区步入低产期[N];期货日报;2006年
5 刘艳;西双版纳:1.6亿元助力旅游“二次创业”[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潘跃;云南西双版纳部分地区震感强烈[N];人民日报;2007年
7 刘洋邋周凤文;西双版纳赴沈阳推“泼水节印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杨德明邋(傣族);傣家水井: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N];文艺报;2007年
9 白言;五载春秋育百果[N];农民日报;2001年
10 记者 王森林;西双版纳做火云茶产业[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赵建忠;近现代西双版纳傣族经济政治研究(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浙江大学;2007年
5 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闫兴富;望天树和绒毛番龙眼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生境选择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8 陈心胜;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群落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9 饶睿颖;泰国北部泰庸人的形成及历史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沙丽清;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及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土壤碳排放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洪;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技术更新的合理途径[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爽;高师古代汉语通论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利英;西双版纳傣族利用的水生植物及传统知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4 姚瑶;留学生高级汉语教材中古代汉语选文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婷婷;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秦晋;西双版纳傣族对非木材林产品利用状况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7 朱智;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清迈园林植物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8 郭蓉;古代汉语用典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刘琴;“多元一体”文化视角下的西双版纳傣族基础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洁;采集文化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羽叶金合欢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本文编号:2202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0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