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
[Abstract]:Division of the lot book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Huizhou merchants. Judging from the ancient Huizhou merchants divided by lots, Huizhou merchants are mainly activ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ost of them belong to large capital merchants, and their identities are complex and complicated, and the capital of Huizhou merchants mainly comes from commercial capita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merchants is the common result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Huizhou merchant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it is not the result of the war with salt, and Huizhou merchants often adopt the division of industry and industry, which is one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s of Huizhou merchants.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分类号】:K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汪庆元;《汪氏典业阄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郑小娟;;尝试性分业与阶段性继业——《崇祯二年休宁程虚宇立分书》所见典当资本继承方式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3 郑小娟;;《乾隆十六年黄炽等立阄分合同》所见徽商典当资本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振忠;;清代一个徽州小农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天字号阄书》的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王裕明;;明清商人分家中的分产不分业与商业经营——以明代程虚宇兄弟分家为例[J];学海;2008年06期
6 王裕明;;明代商业经营中的官利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3期
7 彭超;休宁《程氏置产簿》剖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富;论当代徽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周致元;;明代徽州官府与宗族的救荒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崇旺;;徽商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荒政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太新;;土地股份所有制发展及其对地权的分割[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刘凤芹;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梁亚荣;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3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5 赵姝;汪莘诗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海军;战后苏南“二五减租”的困境(1945-1949)[D];南京大学;2011年
7 高国栋;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保护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为波;宗族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史玉瑛;试论清中叶对旗地私有化的法律控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鲍玲玲;《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金民;明代徽商染店的一个实例[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2 汪庆元;《汪氏典业阄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3 郑小娟;;尝试性分业与阶段性继业——《崇祯二年休宁程虚宇立分书》所见典当资本继承方式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4 杨波;“官利制”与近代社会资金流向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朱荫贵;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J];近代史研究;2001年04期
6 李玉;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再论“官利”制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李玉,熊秋良;论中国近代的官利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3期
8 俞婉君;绍兴堕民服役权“门眷”的田野调查[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6期
9 汪宗义;刘宣;;清初京师商号会票[J];文献;1985年02期
10 陈支平 ,郑振满;清代闽西四堡族商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礼华;西出昱岭关[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2年04期
2 郑毅;徽商胡l囋春退牟枳兰襕J];农业考古;2004年02期
3 唐力行;明清徽州木商考[J];学术界;1991年02期
4 唐力行,申浩;差异与互动:明清时期苏州与徽州的市镇[J];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刘森;从徽州明清建筑看徽商利润的转移[J];江淮论坛;1982年06期
6 张海鹏;《徽商与明清徽州地区教育发展》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秦效成;徽州学人与《四库全书》[J];黄山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周致元;徽商“好儒”新解[J];历史档案;1997年02期
9 李晖;《屯溪夜泊》中的徽商市景[J];寻根;2003年06期
10 陈柯云;中国徽学学术讨论会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华;;论徽商对“三农”的贡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杜诚;;复刊词[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戴学文;;清代徽州房地契的对价记录及其探讨[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4 夏仕应;;复兴徽商[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叶尚志;;漫说徽商[A];炎黄子孙丛刊(1)——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文化建设[C];2001年
6 曹高峰;;学会理事徽学成果一览表(截止至2002年12月)[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若亚;;《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8 孙树霖;;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十八年工作情况报告[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蒲霞;;徽州旧志与徽州孝文化[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10 ;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A];“创新模式、科学发展、汇聚共识、合作共赢”——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生产资料与商贸流通高峰论坛会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为才;区域经济发展的史鉴:徽州与徽商[N];安徽经济报;2004年
2 贺为才;区域经济发展的史鉴:徽州与徽商[N];光明日报;2004年
3 鲍安顺;棠樾的七座牌坊[N];中国商报;2003年
4 邵宝振;徽商古道[N];黄山日报;2008年
5 王世华;徽商精神与现代经济[N];安徽日报;2003年
6 王翠竹邋高lN;徽商大会尽展徽州风采[N];黄山日报;2008年
7 蒋玉龙;徽商300年[N];发展导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吴文尚;儒商梦绝:徽商潮落潮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刘伯山;钻天洞庭遍地徽[N];安徽经济报;2003年
10 本版稿件作者 卞利;徽商的经营理念与营销方略[N];安徽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小娟;徽州典商在明清徽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梁德阔;儒家伦理与徽商精神——“韦伯式问题”的经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何建木;商人、商业与区域社会变迁[D];复旦大学;2006年
6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亚军;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冯剑辉;近代徽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荣;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与徽商[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学宝;论明清时期的徽商[D];郑州大学;2004年
3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4 许文继;试析明清徽商家庭结构及其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王新田;明清时期徽商的发展及特点探析[D];郑州大学;2000年
6 王海燕;徽州农村社区教育与教育价值观研究——以安徽省绩溪县井村、汪村为例[D];安徽大学;2003年
7 陶杨;安徽传媒构建新徽商形象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唐李渊;新徽商的经营理念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吴冬冬;徽商家庭生活探微[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宇;明清晋徽商教育价值观差异[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2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0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