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传记撰写得失谈——以《平定县志》和《阳泉市志》为例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achievements" in the first writing of biographies: focusing on the entry of "little people", highlighti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ing details, and three "missing": missing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use of critical language and conversion of application of data angle. It is hoped that by summing up the hot issue of writing biographies of the three ",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other side, it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类号】: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景春;;从一篇东汉镇墓文看我国冥婚习俗[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秦葵;蔡唯为;;山西平定县娘子关镇建筑特色探析[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3 张涛;王晋平;王春芳;;西关村中轴线景观设计分析[J];经济师;2013年05期
4 罗树宏;阳泉市白家庄村生态农业建设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5 邓秀芬,郗文保;试论林业科技与阳泉农村产业化的有效切入点[J];山西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6 刘晓丽;;保晋公司与近代山西保矿运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周巧林;;平定染商精神探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邓小龙;;山西阳泉迓鼓艺术探析[J];小说评论;2013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曾谦;近代山西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伟;煤矿业与近代山西社会(1895—1936)[D];山西大学;2007年
4 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保安;唐代河东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源流汇考[D];山西大学;2009年
6 李麒;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国华;20世纪50年代华北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许若茜;山西金墓分区分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雷娟;山西平定县“武迓鼓”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郭晋峰;山西近代基督教教会医院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5 薛丽琴;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韩春艳;晋商传统建筑的构成体系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7 白莹;阳泉市山地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周青;晋东聚落与民居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任慧;山西阳泉荫营镇老君爷崇拜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岳彦廷;平定城区方言常用词变异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明洁,裴琦;谈谈清代地方志的特色[J];文史杂志;1994年01期
2 傅登舟;论方志的文化属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王颖;论美学在方志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1994年02期
4 陆振岳;方志学建设小议[J];江苏地方志;1995年03期
5 何维鼎;蒋祖缘、方志钦主编:《简明广东史》[J];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6 ;方志文摘[J];新疆地方志;1990年01期
7 黄元裕;试谈中国方志文化的特点[J];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02期
8 张权;一本阐释方志观念的新书──简介《区域发展的认识和表述》[J];广西地方志;1994年01期
9 王野苹;有关编纂方志的几个论点的商榷[J];新疆地方志;1995年02期
10 孙明;加强新方志实用群体的研究[J];广西地方志;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卫国;;试谈方志的生态概念——地方志文化精神初探[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2 冉景福;;黔江方志的编纂与利用[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徐祖白;;试析家谱在方志编修中的重要作用[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4 佟辉;;《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5 傅德华;李春博;;《二十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编纂纪实[A];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道由;;加强中外学术交流 方志年鉴互补共进[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7 黄发政;邓固;;方志编写工作中继承传统与敢于创新之关系[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8 颜伟;王洁;尚英;宋柔;;《中国大百科全书》人物传记知识提取加工规范[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朱延生;;拓宽方志视野 弘扬地方文化[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10 王志邦;;六朝浙江方志的特点[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多;乐歌方志:正在清晰的商业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方志出版社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宏亮;《太原图志》出版发行[N];太原日报;2010年
4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 秦其明 方志出版社 李富强 福建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 刘学沛 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王志邦 江苏省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荀德麟;方志出版社成立十周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张学勤通讯员沈志伴;解读“方志之乡”[N];浙江日报;2002年
6 阳公田 代晓明;连续8年 父子俩请老人团年[N];自贡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李波 记者 周宗涛;发挥方志作用服务安徽崛起[N];安徽日报;2005年
8 魏怡勤;扬州档案方志网站升级[N];中国档案报;2004年
9 方志出版社 周均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促进方志繁荣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研;在更宽广领域挖掘方志的现实功效[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超;明代女性碑传文与品官命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方志;无机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钟毅锋;烟草的流动——永定烟草历史及其文化[D];厦门大学;2008年
7 陈源源;清末吴方言字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菲;三国两晋南北朝地方人物传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雅芬;汉魏六朝人物传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江俐蓉;论班固的传记家主体精神与《汉书》的人物传记[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世余;方志视角下的桂南平话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静;人物传记风格的再现与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慧玲;《晋书》人物传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汪炜;新世纪传记文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福海;卫藏方志 雪域奇葩[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10 韩迎迎;宋代药材产地、市场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5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0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