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民族习俗的经济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财经大学》 2013年
民族习俗的经济效应研究
邓尧
【摘要】:随着基础设施与政治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非正式制度建设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重视民族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价值,合理利用和发展民族文化以更好地发展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共七章。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为理论研究,第六章为实地调研,第七章为对策研究。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民族习俗与文化生产力。民族习俗被定义为在一定社会中社会人群所约定俗成的、模式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的共同习惯。而民俗又可称为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是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在一个民族的生活中,习俗将饮食、衣着、居住、礼仪、节日、婚姻、丧葬等方面加以融合,构成了整体意义上的民族习俗。民族习俗有着集体性、地域性、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规范性的特征。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民族习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着重要的文化生产力性质,首先思想意识是以客观物质环境为基础生成和发展的,习俗作为客观的软环境影响着生产者的观念意识。其次,生产者各类行为受到既定的规则的约束和制约,约定俗成的习俗在客观上对生产者起着约束激励的作用。最后,习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生产者发展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由此可知,习俗生产力不仅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文化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2、习俗与经济的关联机制。习俗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习俗主要有凝聚功能、激励约束功能、规范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习俗有着相对稳定性、群众性和强制性、默认性、可塑性与模糊性的经济性特征,对投资、需求与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市场经济起着稳定市场经济运行、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市场经济行为、激励制度创新的正效应与消极的习俗以其固有的运行方式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固有的习惯性思维和强制性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活动、习俗非理性因素可能与客观的经济规律产生矛盾的负效应。 3、民族习俗的非正式制度功能。习俗既然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因子,那么对习俗的分析就离不开对非正式制度的分析。非正式制度是与正式制度相对应的概念,其指的是对人行为的不成文限制,其中包括道德信念、习俗、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有着自发性、非强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其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非正式制度通过影响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而作用。非正式制度中民族习俗有着有助于建立和明确现代产权、有助于地方中小型企业的形成、有助于规范指导经济行为的经济价值。 4、民族习俗的社会资本作用。民族习俗是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是有利于促进集体行动的规范与信任网络。它以社区与非政府组织为载体,是文化、非正式制度的延续。社会资本有着增值性、积累性、规模效应性、生产性、经济价值的可转让性等基本的资本属性,也有着无形性、社会性、外部性、投入和产出具有不平衡性等独特资本性质。民族习俗在多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减少信息成本。二、减少交易成本。三、节约制度执行成本。四、有助于解决“公地悲剧”。五、有助于创新及知识的发展和共享。 第二部分为实地调查研究,即第六章民族习俗对民族经济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大理白族为例。主要采用了“结构式访问法”来收集资料,利用实地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对大理喜洲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在综合喜洲镇基本情况和概述其基本民族习俗的基础上,对白族习俗对大理地区生产方式选择的影响效应,白族习俗对大理地区社会劳动分工的影响效应、白族习俗对白族地区产权与企业制度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我们认为民族习俗对一个地区的生产方式、劳动分工、产权与企业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效应,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三部分为对策研究,也就是第七章以习俗为主体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为依据,对构建以习俗为主体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习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合理采取多种资金运营体制、建立完善的教育、宣传机制。二,农村习俗、乡村文化与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机制的构建,主要内容有:走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发展路径,以龙头产业为主、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完善文化政策、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重视科技创新、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质量。三,民族习俗、节庆文化与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机制的构建,其中包括建设实施品牌项目带动整体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机制,实施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机制,实施完善高等人才培训的培养机制,实施内外部市场并重的开发机制。四,民族习俗下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关系机制的构建,其中的内容有:本着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以民主法制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五,民族习俗与民族地区社会公共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其中分为:制度层面上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组织层面上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机制层面上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92.3;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绍欣;传统、习俗与非正式制度安排[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2 林毅夫,蔡昉,李周;为什么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对其他改革中经济的含义[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04期
3 邓尧;朱启才;;非正式制度变迁与家庭经济增长——以云南临沧耿马县傣族寨子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8期
4 孔泾源;;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J];经济研究;1992年07期
5 杨瑞龙;;论制度供给[J];经济研究;1993年08期
6 张继焦;非正式制度、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1期
7 田钒平;王允武;;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视阈下习俗变迁的意义与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8期
8 唐绍欣;外部市场、家族企业及其制度演进[J];学术月刊;2003年06期
9 朱启才;;非正式制度、市场秩序优化与经济稳定增长[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冯兴元;市场化——地方模式的演进道路[J];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黄伟;;制度变迁与基本社会制度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党晓虹;;试析陕西农业生产民俗的区域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5 侯欢欢;;端午节传说所折射的审美潜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胡建国;;制度创新: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吴连霞;;中国工会制度自发秩序的演进路径——以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为分析框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邹吉忠;董建;;论“共同活动方式”与“集体力”——马克思社会生产力思想新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铁殿君;李华;;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林彬;冯曦;;中国法律经济学的现状与未来——从八个方面转变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杨宇;李布;郑垂勇;赵敏;;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苏北欠发达原因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威;;悖论式制度变迁:经验主义转型的可能与局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清勇;;经济发展的主导者、路径依赖与地方性制度——以苏州和东莞农地转用开发模式的比较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绍欣;王小丽;;非正式制度安排与民间的特殊婚姻习惯[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夏晓春;;设计创意是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原动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谢伟;;环境权益交易立法若干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翔;消费者农村超市购买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项磊;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成利,冯杰;“苏南模式”的发展及其路径依赖[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7期
2 唐绍欣;传统、习俗与非正式制度安排[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青木昌彦,周黎安,王珊珊;什么是制度?我们如何理解制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6期
4 道格拉斯·诺斯,路平 ,何玮;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5期
5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05期
6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7 叶国平;;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J];理论界;2007年08期
8 魏后凯;;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9 朱启才;;非正式制度、市场秩序优化与经济稳定增长[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周明生;体制创新面对新世纪的重大抉择[J];中国改革;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玄;;雅志开生面 春风洗旧辞——试评一副春联[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07年02期
2 于玉莲;;《民族习俗教育读本》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蔡丽萍;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谢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蓝秀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少数民族政策研究——关于畲族文化调查与少数民族政策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10期
6 世欽;游记散文的情与景——散文写作随笔[J];新闻与写作;1985年06期
7 李高明;陈丹;;试析汉英谚语的文化差异[J];内江科技;2009年01期
8 杨连有;;论民族文化无意识[J];心理学探新;1993年02期
9 陈珍;;英日动物文化意象及其表现[J];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10 董永民;;外语学习应重视文化差异[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鸿宁;;从民俗看布依族女性道德观念[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2 于海民;;名城视野中的设计与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3 张鸿奎;;上海宋园茶艺馆的文化定位和经营方略[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4 云南省马关县第一中学课题组;;中期研究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王兴贵;;布依族服饰及其演变—兼谈改革开放对扁担山布依族服饰的影响[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6 李朝亮;;德江傩文化传承与开发初探[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郭瑛;;郭厝回族村饮食习俗杂谈——兼谈其服饰和节日习俗[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8 申国俊;;民居建筑艺术研究的追求[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沈玉水;;简述百崎回族的习俗[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10 王家忠;;中华吉祥文化的文化心理分析[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友;[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2 鲁常发;[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马晓牧 记者 王哲;[N];哈尔滨日报;2008年
4 记者 郭强 通讯员 马晓牧;[N];工人日报;2008年
5 采写记者 万一 张莺 舒静 叶建平 李延霞 齐雷杰 林晖 李克瑶 詹婷婷 于嘉 边巴次仁 白瀛;[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宋志平;[N];经理日报;2005年
7 蒋万胜;[N];陕西日报;2005年
8 民办综;[N];中国民族报;2001年
9 福建社会科学院 周道华;[N];福建日报;2010年
10 月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云高娃;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甄志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罗昌瀚;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胡钦晓;大学社会资本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健;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红军;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周骏宇;加入WTO与我国的制度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包艳;行动与制度实践[D];上海大学;2008年
10 陆冰然;非正式制度,社会资本与契约选择[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尧;民族习俗的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蓝海滨;民族习俗与刑法的冲突与调适[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帆;非正式制度对西藏经济制度变迁方式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2年
4 蒋兰兰;我国政府组织运行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王志辉;信用的制度基础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龙云;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黄中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马丁娜;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分析[D];河北大学;2005年
9 刘迟;东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羽;论国有企业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习俗的经济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