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3 21:08

  本文关键词: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大学》 2010年

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研究

杨建华  

【摘要】: 少数民族风物传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但学界对此的研究却较少。作为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石柱具有地域特色非常浓厚的土家族文化,民歌、神话、摆手舞、民间故事等精彩纷呈的文化事象享誉全国。其中,风物传说更是数目众多,独具特色。本论文将以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石柱丰富的风物传说资源来研究它的民俗内涵,并探求其族群认同功能。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历史,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历史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风物传说反映了石柱土家族独特的民俗内涵,比如他们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制度民俗以及信仰民俗等等。作为历史记忆的表达方式,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是土家族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和逐渐演化的产物的记载,这些风物传说为石柱人民所共享,隐性地维持社会文化平衡。石柱土家族的族群意识也在风物传说的不断传播讲述中被不断建构。 本论文充分运用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事象研究与综合思辨相联系,原始资料与理性升华相补充的手段进行研究。研究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以及它的族群认同价值无疑对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石柱土家族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丰富土家族民间文学研究的范围,实现族群理论和文学文本研究的结合。同时,研究三峡工程背景下的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在当前无疑具有更突出的现实价值。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梳理了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与族群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结合研究的可能性;第三部分立足于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具体的文本,分析了其深厚的民俗内涵,揭示了其中蕴含的生产、生活、制度以及信仰民俗;第四部分探讨了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中的民俗内涵所发挥的族群认同功能,并关照了传统语境和现代化背景下其族群认同的变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2
  • (一) 研究缘起8-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三) 研究综述10-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二、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与族群认同的相互关系12-18
  • (一) 族群认同相关界定12-14
  • (二) 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与族群认同的相互关系14-18
  • 1. 风物传说与民俗的天然联系15-16
  • 2. 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是达到族群认同的重要中介16-18
  • 三、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18-33
  • (一) 石柱土家族及其风物传说概况18-20
  • (二) 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20-33
  • 1. 体现了悠久的生产民俗20-23
  • 2. 展现了丰富的生活民俗23-25
  • 3. 表征了独特的制度民俗25-27
  • 4. 反映了浓厚的信仰民俗27-33
  • 四、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族群认同功能33-47
  • (一) 传统文化背景下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族群认同功能33-40
  • 1. 反映了土家族共有的历史记忆34-37
  • 2. 体现了土家族普遍的道德意识37-38
  • 3. 展现了土家族深厚的民族自豪感38-40
  • (二) 现代化背景下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族群认同功能40-47
  • 1. 重构族群记忆的方式41-43
  • 2. 适应族群生存的策略43-45
  • 3. 进行族群自省的方法45-47
  • 结语47-48
  • 附录:论文相关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文本汇集48-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鄂崇荣;;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关于土族历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邱国珍;;在历史与传说之间——以何文渊传说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戚浩;;论中国的“亲”与“戚”[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4 覃萃萍;覃贵梃;;同乐侗族刺绣的艺术人类学初探[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5 袁晓文;陈东;;尔苏、多续藏族研究及其关系辨析[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6 李新市;;简论美育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长中;;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城乡书写的价值迷思[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8 王田;;民国时期杂谷脑河流域的鸦片种植与族群互动——以佳山羌民杀团总事件为中心的讨论[J];民族学刊;2011年04期

    9 杨永贵;;六盘水彝族民间口头文学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杨晓纯;;国内关于西藏世居穆斯林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梁;;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建新;黄超;;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陈静静;;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多维文化认同的建构——以云南少数民族网络媒介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5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陈科华;;根源性认同与爱国主义[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君雷;;文化人类学的族群认同与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研究——汉末魏晋河套阴山地区北方民族遗存族属研究的个案思路[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10 Thomas Heberer;;作为族群认同载体的民族企业家(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闵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记者 高汉雷 徐鑫;[N];辽宁日报;2010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王建勋;[N];东方早报;2009年

    5 郝苏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于福坚;[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牛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杨竞;[N];辽宁日报;2007年

    9 余西云;[N];中国文物报;2011年

    10 杨文炯;[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4 李志芬;以色列民族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艾丽曼;我心依旧:青海河南蒙旗文化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黄少华;网络空间的族群认同[D];兰州大学;2009年

    7 高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金玉萍;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史利平;安顺屯堡社会组织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华;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赵才全;居住在蒙古国的内蒙古蒙古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肖丽丹;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D];中山大学;2010年

    4 李江江;二十世纪以来美国族群认同与公民意识教育的变迁[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青梅;文化旅游背景下的族群认同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7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光莹;汉族居住区内回族学生的族群认同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焦彦晨;《南洋商报》与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认同建构(2001-2010)[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刘晓霞;农村维吾尔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建构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5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