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节日氛围的打造
[Abstract]:Based on the fusion of Central Plains culture, Foshan Spring Festival has formed a custom with unique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content of Spring Festival is the clothing, food,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 of greeting spring, the blessing of God,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large-scale group activities, and the core value of all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the harmony of Xiang and Yue. How to inherit and develop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and create holiday atmospher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 culture and the happiness index of citizens. Foshan City has made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and valuable practice in this respect.
【作者单位】: 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萧放;;穿越时空的典礼——春节祭祀史话[J];中华遗产;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冯尔康;;略述清代宗族与族人丧礼[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3 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4 赵国号;;明清农民迁业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杨宗红;;五通神祟女故事谫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6 亓娟莉;;《越裳操》本事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兰玉英;;成都客家方言词汇与文化简论[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朱隽嘉;;从文献看宋代广南花卉贸易[J];沧桑;2008年01期
9 曾建生;;开门即扁舟,有去无处所——黎简诗歌中的岭南航运文化[J];沧桑;2009年01期
10 张立新;;屈大均《广东新语》与所记粤地民族史料[J];沧桑;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霖庆;;香港特区年宵花市及市场分析[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永卫;;十都之中最少年——古都番禺在汉代的历史定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公一兵;;试论清代福建的白银货币结构[A];中国工商业、金融史的传统与变迁——十至二十世纪中国工商业、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媛;;16至18世纪中国社会下层女性宗教活动探析[A];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美华;;少数民族习俗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庞骏;;品花·花品·花为媒——以中国水仙花节俗游赏为例[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曲少杰;;论大学文化生态的保护与营造——以广州大学城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9 陈涛;;唐代端溪石砚考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10 张荣芳;;论开拓岭南的功臣赵佗的社会和谐思想与实践[A];“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6 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9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锦秀;《植物名实图考》中一些百合科植物考证兼论茄子在中国的栽培起源和传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罗苑;南沙歌谣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谢敏;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亚民;明代手工业发展中科技成份的探讨与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邱伟;嘉庆朝的财政危机和传统体制运行的困境[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晓蓉;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曲明东;明代珠池业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佳梦;秦移民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在时;庄晓蓉;;拯救文化“活化石”[J];走向世界;2010年11期
2 汪黎黎;;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0年20期
3 田之秋;侯贺良;;民族文化的一次救赎[J];走向世界;2010年28期
4 贺铿;;属地化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J];中国人大;2010年19期
5 程方;王迎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演在绿博园举行[J];国土绿化;2010年10期
6 韩旭;李春;;穿越时空爱上你——“2010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集市”闪亮登场[J];北京纪事;2010年06期
7 林华;朱青云;;“非遗”商业化:正道还是迷途[J];华人时刊;2010年05期
8 ;第五代毕摩传人毕华玉[J];文化月刊;2010年09期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认识[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10 裴钰;;被忽视的文化遗产:数字遗产[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晓波;;留存地方文化记忆——也谈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永金;信国洋;;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战略重点“闪光”[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唐思京;;论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苑焕乔;;文化生态视野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以京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8 John Hurd;;在发展的时代保护建筑、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A];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C];2007年
9 刘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保护——以浙江省西塘古镇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立t,
本文编号:2278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7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