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女文面的文化阐释
[Abstract]:Women's tattooing is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the Dulong nationality. In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cultural function of the Dulong women's tattooing,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the Tusi forced tattooing theory in Tibet, the Dulong resistance form theory, the national symbol and the traditional custom theory. The symbol of beauty, religious ideas, and many other views.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reexamines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related studies, and proposes that the literature of Dulo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rocess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 and that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writing as a cultural 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noted. And in the national interaction to understand all kinds of explanations and expressions about the dragon-only tattooed femal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研究中心;
【分类号】:K8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醒狮;独龙族文面习俗现状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陈瑞金;独龙族妇女的纹面习俗[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高志英;唐至清代傈僳族、怒族流变历史研究[J];学术探索;2004年08期
4 刘军;;独龙族文面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张玉能;席勒论戏剧的人类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沈醒狮;独龙族文面习俗现状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7 尹建宏;江东;;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姜南;;试论九隆神话中“沉木”的象征意义[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9 杨武生;吕峰;;论标志设计中的“和而不同”[J];包装工程;2009年02期
10 胡晓曦;;新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分野——从整一性与意识性角度谈起[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王续添;;音乐与政治:以抗战歌曲为中心的考察[A];一九四○年代的中国(下卷)[C];2007年
5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何正廷;;关于句町国史的研究[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占盈;南越国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3 崔之进;后印象派艺术的色彩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5 黄龙光;民间仪式、艺术展演与民俗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潘峰;“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王强;光耀乾坤[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8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咏民;维吾尔族图腾崇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振辉;论地域资源对新疆油画创作色彩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晶晶;浅论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装饰美感的体悟[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4 赵娟;文字,,流淌的音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俊霞;唐前志怪小说变形母题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文恒;产品设计中的装饰符号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山雨彤;双柏“老虎笙”舞文化现象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杨艳;“土”与“雅”的享受[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胡继红;印度尼西亚巴厘面具文化与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马明明;对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的再阐释[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军;;文身——亟待保存和研究的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首程;格式·文面·电脑化——评析三个似是而非的观念[J];秘书;1998年11期
2 高继强;要重视作文的“文面”培养[J];青海教育;1994年06期
3 惠新猛;打造整洁规范的文面[J];作文世界(初中);2005年07期
4 ;一九九四年高考将增设文面分[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5 沈醒狮;独龙族文面习俗现状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俏梅;当代文学中身体伦理的变化及其文化阐释[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梁建民;别具一格的诗论──评《诗的文化阐释》[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5期
8 胡蓉;《醉舟》的文化阐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罗菁;“布白”及其他——再论我国现行行政公文文面的形式美[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朋明;构想·整合·逾越──评张孝评主编的《诗的文化阐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华峰;;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A];中国诗学研究第2辑——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贺江丽;;《诗经》祈寿观念的文化阐释[A];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朱炳祥;;“风”之还原[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潘华;;2008北京奥运的文化阐释[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韦世林;;篇章中的空符号及其美学价值[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黄曼君;;闻一多文化诗学论[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7 李发元;;汉俄称谓语差异的文化阐释[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霍海峻;;石鼓与石鼓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北泽}C一;;关于《鹑之奔奔》[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朱政惠;;史华慈和他的严复研究[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兆惠;面对文化阐释的尴尬[N];辽宁日报;2007年
2 胡连利;变文之“变”的文化阐释[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李庆本;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N];人民日报;2008年
4 李怀岩邋刘娟;存世不足40人,“文面女”渐行渐远[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昭;为了恢复祖先的尊严和荣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刘秀丽;少数民族文身(文面)的人类学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俞洁;历史小说:现代意识下的审美评判[N];文学报;2008年
8 王尧邋聂传清;记录美丽与哀愁[N];人民日报;2008年
9 黄安学 沈醒狮;最后的文面女[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大山;独龙江边文面女[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惠玲;汉语“双重意义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胡元德;古代公文文体流变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文学;淑周楚之丰烈——扬雄作品的文化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D];河北大学;2004年
9 蔡林波;内在化: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正光;“以丑为美”: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福燕;中国古代戏曲“魂”、“梦”现象的文化阐释[D];山西大学;2003年
2 杨宾飞;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文学作品的多种文化阐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燕;林纾翻译的文化阐释[D];苏州大学;2002年
4 张燕梅;历史、文本与同心圆[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柏志;文化视野中的公共行政:一种政治走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彭龙健;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7 马轶;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文化阐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华;士、理、文[D];四川大学;2005年
9 钱叶春;李杨之恋的文化阐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伟;新乡土建筑的文化学阐释[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5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8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