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人团体与商业秩序——以清代重庆八省客长调处商业纠纷活动为中心
[Abstract]:Hakka head of eight provinces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group of immigrants and businessmen in Chongqing in Qing Dynasty. They have been involved in 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dispute medi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Ba County Archives" in Qing Dynasty to study this kind of cases. It shows that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ngqing immigrant groups in Qing Dynasty provides a mor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and buffer mechanism for commercial dispute medi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 Chongqing in Qing Dynasty also made it more and more obvious to reflect the unique mode of complying with the rules, clearing up the matter and clarifying the responsibility and power. However, judging from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eight provincial officials to mediate and deal with commercial disputes, this group has not become a public authority independ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conducting dispute mediation.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situation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has occurred. In addition, the cas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lso reflect that the Chongqing market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formed a set of pluralistic rules system, which organically integrates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national laws, business practices, contracts,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orders, moral concepts, and so on. However, when the system is subjected to the "hidden rules" of government manipulation, it is often interfered with and eroded by the latter.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F729;K2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唐莹莹,陈星言;从法律的视角看“潜规则”[J];法律适用;2005年05期
3 刘敏;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种法文化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4 苏力;;“海瑞定理”的经济学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於恒强;刘艳芳;;我国现代人民调解制度的建构基础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赵旭东;;互惠、公正与法制现代性——一个华北村落的纠纷解决[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4 边树政;探索历史的真迹——评黄宗智《清代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廖成忠;;中国乡村都市化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夏建辉;浅论法官职业化建设[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刘军;实施村民自治后农村权力结构的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樊崇义,张中;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J];中国司法;2004年07期
9 梁木生;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的政治主导性──兼析目前我国政治主导作用的中心任务[J];东南学术;2000年01期
10 王麟;法学知识的属性与进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纪霖;;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知识分子交往网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晶;上海银行公会研究(1927-1937)[D];复旦大学;2003年
7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新叶;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丽君;现代公民法治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志红;清代典权制度初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丁敏;清代华北地区田房契约文书粘连结构及其契约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熊絮茸;现阶段中国政治制度选择的社会生态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肖向荣;个体自由与政府权力:市民社会组织的法治功能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永胜;我国实现法治的条件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7 艾明;法治生成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8 于柏华;构建中国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翟志文;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骞;论离婚诉讼调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卫东;中国法文化的蜕变与内在矛盾[J];比较法研究;1987年04期
2 占锦;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晓凤;莫连光;;构建和谐社会的转移支付制度——日本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4 雷家宏;北宋至晚清民间争讼解决方式的文化考察[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5 马雁,李育全;论多元社会中立法的价值取向[J];当代法学;2001年03期
6 范正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李力;清代法律制度中的民事习惯法[J];法商研究;2004年02期
8 邓红蕾,胡海洋;乡土社会调解的法律文化学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李理;千叶正士的法律多元观及中国的法律多元问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高军,龙一平,徐宏伟;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连峰;清代民间调解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4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30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