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探析——再论西安古都史达5000年并与黄帝时期“关中落后论”商榷

发布时间:2018-12-09 20:17
【摘要】:文章从考古—文化学角度,探讨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并佐证着西安古都史当在5000年以上,认为杨址"陶祖"的出土可证明,在史前女权社会逐渐被男权社会取代的黄帝时期的社会转型中,关中已出现男权社会。在黄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在总体上是晋陕豫"金三角"地带依然高于辽西。辽西女神庙在社会文化层面上落后于杨址,在文化学上应无疑义。苏秉琦先生以辽西女神庙为据,明确提出黄帝时期"关中落后论",显然不妥。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aeology and cultur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Yangguanzhai site of "Huangdi du Yi" in Xi'an, and proves that the history of Xi'an 's ancient capital should be more than 5000 year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unearthed "Tao Zu" of Yang's site can be proved.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where the prehistoric feminist society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Guanzhong had emerged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During the Yellow Emperor period,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hina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The temple of female gods in western Liaoning lags behind Yang's site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level, so there should be no doubt about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temple of female gods in western Liaoning, Su Bingqi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the backwardness of Guanzhong" in the Yellow Emperor period, which was obviously inappropriate.
【作者单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K878;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陈立柱;亳在大O>说[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4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王兵,张征;试论庄子学派与宋玉的亲缘关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郑学益;思想制胜的新世纪营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张碧波;古朝鲜文化探源[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9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10 冷卫国;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简论炎帝族与黄帝族的关系及其所代表的考古文化[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永琴;潘庆梅;;百年来炎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崔冠华;;“五帝”的起源及在春秋时的历史遗留[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葛志毅;;中国古代的经学文化传统[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8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2 徐维波;唐宋私家园林环境模式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魏欣韵;湘南民居——传统聚落研究及其保护与开发[D];湖南大学;2003年

5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6 孙伟龙;徐国铜器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铁峰;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条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斯琴毕力格;太初历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富成;两周独弨马车构造技术的探索[D];郑州大学;2004年

10 何桂端;近代广西民间商品意识及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建业;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宋建忠,薛新民;北橄遗存分析——兼论庙底沟文化的渊源[J];考古与文物;2002年05期

3 许顺湛;中国历史上有个五帝时代[J];中原文物;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2369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369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