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论“海上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9-01-20 14:23
【摘要】:从西汉到清中期,有效的市舶管理体制、共通的海神信仰、复杂多元的贸易网络,造就了环中国海的"海上文明板块"独特的板块文明特性,中国官民力量曾主导该板块的贸易达1800年之久,尤以唐、宋、元为盛,自明初开始,明清两朝经常实施禁海或限制性贸易政策,中国的海商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直至19世纪初期,中国私人海商在该"板块"上仍维持着主导地位。对该板块贸易圈的维系为明清民国时期银本位货币制度的确立、为美洲抗寒耐瘠土农作物的引进、为西洋火器应用普及于中国,为郑氏收复台湾,进而为中国疆域的底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bstract]:From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of ships, the common belief of the sea god, and the complex and diversified trade network created the unique plate civiliz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rine civilization plate" around the China Se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s forces had dominated the trade in the plate for as long as 1800, especially in Tang,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wo dynasties have often implemented a policy of banning the sea or restricting trade, and the strength of China's maritime merchants has been weaken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until the early 19 th century, Chinese private traders remained dominant in the plat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late trade circle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lver standard monetary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introduction of crops in the cold and barren soil of the Americas,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use of western firearms in China, the restoration of Taiwan by Zhe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rritory of China. Both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惠祥;;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J];考古学报;1958年03期

2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1期

3 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3期

4 陈伟明;明清粤闽海商的海外贸易与经营[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丰;;从明末清初郑氏的海上经营看中国古代的海权维护[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王渭清;;中国古代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衍生——以生殖崇拜和原始墓葬为考察中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马志峰;丁俊;;唐宋时期中阿交往及其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4期

4 宋德金;辽金文化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5 赵永军;姜玉珂;;黑龙江地区金墓述略[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6 索秀芬;李少兵;;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7 万明;;明代内官第一署变动考——以郑和下西洋为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张强;;毕节彝族禁忌习俗解读[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陈亮;;宝鸡桥镇出土龙山时期筒瓦略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С.В.阿尔金;А.В.格列兵希科夫;李明华;;阿穆尔河沿岸地区发现的一件罕见的梲棬族陶器[J];北方文物;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华琼;;非洲史教学的体会[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2 谢济;;郭沫若建国后的古文字研究[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陈泽泓;;南越国番禺城析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耀会;;论秦始皇长城的创建与边地开发经营[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5 方小玉;;从秦汉货币统一看楚称金衰亡过程[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四期[C];2005年

6 肖梦龙;;试论石斧石(石奔)的按柄与使用——从溧阳沙河出土的带木柄石斧和石(石奔)谈起[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二册)[C];1980年

7 肖九根;;从赣方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看其内外运行机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9 蔡鸿生;;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10 周伟洲;;丝绸之路与古代民族[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茂林;渔业相关传统生态智慧与水域生态养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丽;河北出土商周青铜礼器、杂器铭文辑证[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5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俊玲;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为;东周时期楚国都城形制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8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湘;;安徽寿县史前遗址调查报告[J];考古学报;1947年02期

2 冯立军;清初迁海与郑氏势力控制下的厦门海外贸易[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4期

3 甫榕·沙勒;陈伟;;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在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03期

4 罗伯铿;刘聘业;;中国人和马来世界[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03期

5 菲律乔治;薛澄清;;西班牙与漳州之初期通商[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04期

6 布赛尔;;东南亚的中国人(连载之三)[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8年Z1期

7 岩生成一;李述文;;论安汶岛初期的华人街[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3年01期

8 秦国经;18世纪西洋人在测绘清朝舆图中的活动与贡献[J];清史研究;1997年01期

9 林惠祥;;福建长汀县河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01期

10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亦亭;;对“历史上的中国”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文物;1990年01期

2 金少萍;中国蒙古族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2期

3 赵岩;;试论元明时期藏族史学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鄂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蒙古学研究[J];蒙古学信息;1991年02期

5 高福顺;;关于中国古代东北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东北疆域发展的动态过程与阶段性特征[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6 陈连开;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与民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 张云;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边疆中心 李国强;深化《年鉴》编纂工作 推动学科建设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本文编号:2412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412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