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全球文明史互动发展的澳门范式——论澳门学的学术可能性

发布时间:2019-07-18 10:48
【摘要】: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学等相媲美甚至更具现实优势的澳门学。澳门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问,须以澳门深厚的历史及其研究为基础,建构以澳门历史和社会现实为核心内容同时又能丰富世界历史认知的知识系统,揭示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澳门图式及其学术范式,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Abstract]:Macao, as a single wooden bridg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s well as the intersection and collision of various religions and cultur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eat sailing era when the west went to China and China connected with the world. In the academic efforts leading to the recognition and even rewriting of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Macao studies should form Macao studies which are comparable to Dunhuang Studies and even have more realistic advantages. As an independent knowledge, Macao learning should be based on Macao's profound history and its research, construct a knowledge system with Macao history and social reality as the core content, and enrich the cognition of world history, reveal the Macao schema and its academic paradigm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even the process of world peace.
【作者单位】: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澳门大学历史系;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
【分类号】:K296.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张登德;《富国须知》与《富国策》关系考述[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3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4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方国学;汤因比文明形态史学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欧阳跃峰;姚彦琳;;近代教会报刊的在华传播——以《万国公报》为考察的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陶玲慧;;浅议近代教会女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崔长青;;翻译教材的描写性探因[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8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郑s,

本文编号:2515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515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