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佛山“醒狮”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9-10-23 10:59
【摘要】: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但对于醒狮的起源至今仍无定论。笔者以为,佛山舞狮是明代社会和佛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具体兴起于明前期的正统年间,至成化末年,舞狮已波及雷州半岛和整个海南地区。岭南盛行的迎神赛会是佛山醒狮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土壤。佛山醒狮将英雄崇拜和尚武精神融合在一起,将采青中的娱乐喜庆、求吉求财和迎难而上的斗志凝结在一起,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作用。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春节的历史发展和地域文化特征》(项目编号:05JJDZH250) 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春节游艺民俗的历史、现状及其保护对策》(项目批准号:06JDXM75001)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康保成;;“沿门逐疫”初探[J];戏剧艺术;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欢欢;;端午节传说所折射的审美潜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李秀莲;姚玉成;;龙与女真语“木杜儿”对译关系的文化寓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3 盛春寿;李军;张铁男;佟文康;托乎提;买提卡斯木;张玉忠;小岛康誉;刘国瑞;尼加提;铁付德;何晓;阿里甫江;何林;刘勇;冈岩太郎;徎本与志一;富泽千砂之;龟井亮之;祁小山;古丽比亚;屈涛;;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新发现的佛寺壁画[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4 段全伟;张建;吕韶钧;;中国舞狮套路演练心率变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孟古托力;骑兵建设推动养马业的发展——战马马源之分析[J];北方文物;2005年03期

6 杨晓旗;黄虹;;传统旅游产品的现代艺术包装探析[J];包装工程;2008年11期

7 赵立民;;“天王”到“天可汗”所诠释的胡汉互化[J];沧桑;2010年04期

8 黄靖;;试论悦城龙母传说演变的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刘成荣;;桑林文化阐释中的几个误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王祖龙;;楚文化系统中的树图像稽考[J];船山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虹;;吴梦窗客游德清词补证[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文锁;;突厥的墓上祭祀[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田卫疆;;释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里“西胡”习俗的记载[A];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汤洪;;《离骚》“悬圃”新释[A];中国楚辞学(第十一辑)——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晓敏;;东突厥汗国的灭亡小议[A];文献学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三卷)[C];2003年

7 张元林;;粟特人与莫高窟第285窟的营建——粟特人及其艺术对敦煌艺术贡献[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8 大原良通;;吐蕃的法律文书——以法国国立图书馆藏P.t.1071文书为中心[A];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李鸿宾;;安菩墓志铭再考——一个胡人家族入居内地的案例分析[A];唐史论丛(第十二辑)——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第二次会议暨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10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晓红;宋代帖子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莉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袁本海;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建设;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8 刘志刚;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汤洪;屈辞外来地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绛州鼓乐传承情况的考察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燕;陕北道情的音乐考察与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玉平;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祈雨活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芳芳;群体心理影响下的饶河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叶利伟;元散曲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捷;《五臧山经》神灵体系的构成与信仰记忆的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平;狂欢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丽莎;南狮运动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晔;西北地区花儿会的发展及区域特征(1912-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诠;;“穆塞勒斯”及其文化内涵[J];新疆地方志;2008年03期

2 尹伟先;;古代北方民族的嶽林习俗及其文化内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金发;;浅议彝族宗教文献《指路经》的文化内涵[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明;;佤族火塘文化的内涵探析——以临沧沧源佤族为个案分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赵霞;;白族丧葬剪纸习俗之我见——以大理洱源凤羽为例[J];大舞台;2011年05期

6 祁延梅;;浅析土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7 孙杰远;刘德怀;;黑衣壮干栏文化及教育价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余粮才;唐嘉韵;;东乡族自治县地名文化意蕴解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才项多杰;;藏族婚礼中箭的交换及其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10 吕嵩崧;;靖西地名的文化内涵[J];广西地方志;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玉山;;论晋阳古都的文化内涵[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加雪;;洪泽湖大堤水文化内涵初探[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纳·胡尔查毕力格;;成吉思汗陵坐骑银合马及其文化内涵[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陆贵庭;苏萍;;关于句町国名及其他[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蕴华;;北京的坛庙寺观与祭祀礼俗[A];北京与中外古都对比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徐日辉;;古越鸟文化与农业经济初探[A];百越文化研究——中国百越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年会暨百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幼雄;;试析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多元一体文化内涵[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薛正昌;;历史与现实:变迁中的回商文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岗;;北京文化史概论[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罗剑;;从毕节地区布依族服饰的演变谈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永伟;保护乌拉泊古城 提升乌鲁木齐文化内涵[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毅;年俗在嬗变中传承[N];石家庄日报;2008年

3 曹丽娟;“抢拍”石家庄[N];河北日报;2008年

4 汤玲;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N];蚌埠日报;2005年

5 绍兴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研究员 高军;从绍兴历史文化看文物旅游之发展[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乌兰图雅;浅谈蒙古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7 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 解华;浅谈石窟档案建设的重要性[N];中国文物报;2005年

8 林 浩;老街巷:怎一个“新”字了得[N];济南日报;2005年

9 张正宁;凉山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毛万铨[N];凉山日报(汉);2007年

10 罕华兴;魅力西双版纳泼水节[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2 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巧燕;布努瑶“祝著节”的文化内涵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勒毛草;论藏族经幡及其文化内涵[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杜婷;天水伏羲祭祀仪式的文化内涵及其旅游策划[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金雄;《壮化道教道场经书》文本选释及其文化内涵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哈比白·吐送尼牙孜;维吾尔妇女的产育习俗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6 陈运旗;打箭炉锅庄及锅庄文化[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冯雷;明清时期佛山地区陶瓷业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8 曹茶香;盛泽市镇生活与审美文化研究(清末-1940)[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任慧;山西阳泉荫营镇老君爷崇拜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茂祥;论“玉堂酱园”的历史演变及其新世纪的发展战略[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2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552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