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庆格勒图;建国初期绥远地区的民主建政[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庆格勒图;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合并及其历史背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何天明;唐代单于大都护府探讨[J];北方文物;2001年02期
3 白晓;;论乌兰夫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志学;;20世纪20年代中国旅俄(苏)留学运动始末[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2期
5 姚大力;论拓跋鲜卑部的早期历史——读《魏书·序纪》[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乌兰图雅;清代科尔沁的垦殖及其环境效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年S1期
7 刘定禹;于华珍;;论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1919—1924)[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4期
8 邢瑞娟;;略论乌兰夫的民族工作思想及实践[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茂侠;;统合有道——战后中共领导内蒙自治运动的历史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01期
10 金炳镐;魏鸿鸣;;乌兰夫民族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纪念乌兰夫诞辰100周年[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留苏热潮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耿宝云;;“人畜两旺”是怎样实现的?——建国初期内蒙古牧区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启示[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郝维民;;乌兰夫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4 阿拉腾嘎日嘎;;关于嫩江流域牧业的地域性——以20世纪初扎赉特旗为例[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永志;契丹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李玉伟;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定;泽库县政权建设研究(1953-1957)[D];兰州大学;2011年
2 乌云山丹;20世纪前二十年间乌力吉木伦河流域蒙旗之开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阿如汗;内蒙古中西部诸厅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王云云;西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郡县设置和官吏选拔[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高艳;余子俊及其在延绥镇边防中的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张新伟;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任丽媛;“大跃进”时期的教育革命与内蒙古的民族教育[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吕阳;“盛乐城”与“盛乐宫”地理位置考辩[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李俊玺;承递与新变: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察哈尔地区县级政权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胡红梅;民国时期呼和浩特蒙文编辑出版活动之概述[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素英;热情接待肝胆照 如沐春风感盛情——第三届“草原文化之旅”台湾师生夏令营小记[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4年05期
2 钱灵犀;;中华文化视野下的草原文化[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3 ;远古石人与草原文化圈[J];文化学刊;2009年06期
4 内蒙古社科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乌恩;;草原文化的历史集成——一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01期
5 包银山;;草原文化节——推动自治区文化发展的成功实践[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06期
6 马桂英,王鸿生;草原文化中的自然观及其启示——从环境伦理哲学视角审视[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5期
7 海峰;;草原文化与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J];实践;2004年Z1期
8 无极;;论草原文化的地位和特色[J];实践;2006年05期
9 乌兰察夫;;“内蒙古现象”的文化动因[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06期
10 王海荣;;拓展研究视野 推动草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综述[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后记[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2 朱海强;格广民;苏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新引擎——草原文化与创意产业[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3 ;后记[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4 刘德林;;草原文化的现代化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崇尚自然 践行开放 恪守信义——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6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崇尚自然——论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7 乌兰察夫;;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视野[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常宏;;草原文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解析——从社会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的角度探讨当前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9 常宏;;论以图腾制研究草原文化的可行性——兼论蒙古族的图腾制相关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10 董恒宇;;加强草原文化建设 提高我区文化软实力[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弘毅;力王:用民族工艺编织草原文化产业梦[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论草原文化的建构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刘晓冬;草原文化架经济金桥[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4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 包斯钦;当代草原文化的发展方向与趋势[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咏梅;草原文化百花吐艳[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6 冯军胜;弘扬草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大力弘扬草原文化 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8 本报记者 冯颖;内蒙古饭店传承草原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5年
9 ;弘扬草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宋生贵;草原文化:永续和谐之韵[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涓;清代行政区划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马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亚丽;中国共产党内蒙古民族工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王虎中;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范晓春;中国大行政区研究:1949-1954[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珂;当代中国专区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曲夫;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鲁治平;长沙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郑宇梅;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行政区划的历史考察与启迪[D];湖南大学;2006年
4 周晓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马丽;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设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文涛;我国地方行政层级体制改革的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邵立威;省域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宏骞;“市管县”体制的规范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王春辉;经济区、行政区、社区的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漫;清初(1644—1684)省级行政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2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572854.html